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新疆吐鲁番市区乡村四级聚力

葡萄香甜溢满园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08-30 15:39 作者:吴振琳 吴骏

微风拂过原野,飘来阵阵果香。清晨的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坎儿井水潺潺流淌,葡萄藤伸展着枝叶向上攀爬,庭院中传来车辆发动的声响,袅袅炊烟升起,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开始了。

2022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城西门村考察时指出,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一年来,吐鲁番市市区乡村四级聚力用劲,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大力发展村级特色产业,抓民生办实事,团结带领新城西门村各族群众走向组织强、治理优、村庄美、村民富的新型农村发展之路,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双组长”包点指导

振兴力量强起来

整洁的农家民宿、宽阔的乡村道路、崭新的文化广场……看着眼前的美丽村庄,新城西门村党支部书记依克拉木·艾尔肯说:“自从总书记到新城西门村视察后,村干部带领群众干事的劲头更足、热情更高了。”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吐鲁番市区两级党委专题学习研究部署新城西门村乡村振兴示范提质升级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双组长”制,包点指导,抓规划、抓组织、抓发展、抓增收,成立规划拆迁、教育管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五个专项组,由9名四套班子领导和17家部门行业主要领导驻点指导,帮助村党支部理思路、明方向、教方法,高效推动任务落实。

深化“行政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中心)户”组织设置,推动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兼任党小组长,统筹各支力量下沉网格,推行“支部提、‘两委’商、党员议、村民定”治理模式,推动矛盾问题在网格发现、网格收集、网格化解。

市区两级组织部门聚焦打造坚强堡垒,同向发力,以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为导向,党员优先为原则,坚持“内选+外引”相结合,增派基层经历丰富的第一书记,抽派市区发改、商务等6个部门单位骨干驻点帮带,吸纳大学毕业生进村“两委”班子,持续储备充实村干部力量,选派村干部、致富带头人、青年骨干等代表赴湖南、陕西等地学习交流,对照找差距、补短板,汲取发展智慧,激活乡村振兴队伍一池春水。

用活资产打产业牌

农民腰包鼓起来

在新城西门村红石榴文化广场不远处,吐鲁番丝路明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3000平方米的葡萄干加工标准化厂房已投入使用。“现在我们正在建2000平方米的蜜饯、果汁精深加工新厂房,投入使用后,葡萄干、哈密瓜干等各类产品的年产能将实现翻番,达到8000吨以上。”公司负责人王永旭表示。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持续增长。村党支部依托湖南援疆优势,以红石榴路、十八洞路文化长廊、红石榴广场景观打造提升为抓手,推动特色街区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采取“党建+融合”模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利用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影响力,用活用好悠久的养鸽历史、成熟的养殖技术和丰富的鸽子品种,建设肉鸽、观赏鸽养殖合作社,红石榴鸽膳坊餐厅等,发展养鸽户187户,实现年人均收入增加4000余元。采取“党建+品牌”模式,通过“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红石榴”品牌,推动“疆品入湘”,帮助530名群众就业增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葡萄、葡萄干等远销全国各地。采取“党建+产学研”模式,与湖南科技学院合作,推动葡萄干精深加工科技创新,研发葡萄干加工、清洗、烘干等技术专利,同步建立电商直播基地,提升产品效益。

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内地招商引资,欧佰电商、丝路骄子等新型经营主体落地投产达产,2022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完善农副产品联产联销体系,通过搭建杏花季、采摘节、就业周等平台,邀请网红达人开展联农助农销售农副产品近3000万元。开展“家门口就业创业”行动,通过“招工、就业、培训”全链条服务,全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占总劳动力人数的62%。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86万元。

有呼必应限时办结

群众笑脸扬起来

“这几天,我们已接待服务群众76人次。”近日,新城西门村党支部组织委员梅合古丽·热西提说,只要群众有诉求,党群服务中心都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中心还负责接待来村里参观的研学团,介绍新城西门村在党建引领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典型经验。

新城西门村党支部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在完善机制上聚力,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情况报告制、信息沟通制和接待咨询制等制度,坚持群众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有求必解,形成各族党员拧成一股绳、互促互进齐发力的强大基层治理力量。

在优化服务上用力,充分利用援疆省市资源,推进新城西门村与湖南省十八洞村牵手结为“姐妹村”,打造“孵化+电商直播”双一流基地,实现信息共享、客源互通、品牌互助。实行“十户一带”,由党员、干部、大户为“帮带户”开展政策、产业、销路等方面的指导,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片、带富一方示范效应。建立党员、“四老人员”、乡贤为主体的“红石榴”服务队,办实事好事340余件,开展“幸福西门村”系列评选表彰等活动,评选一批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在强化设施建设上发力,全面开展整村提质改造行动,大力实施“农村改厕”“煤改电”项目,水冲式厕所代替老式旱厕,电采暖代替煤取暖,投资720万元打造旅游休闲观光采摘园区,投资50万元建设红石榴污水处理站,道路硬化率、亮化率达100%,让村民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