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辽宁全链条发力加强博士后工作

为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08-03 09:26 作者:辽仁轩

  ●目前,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7家,范围从国有企业扩大到民营企业和各类园区,覆盖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重点和优势产业领域

  ●近五年,进入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共计744人,实现了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融合

  ●近五年,博士后招收规模稳步扩大,累计招收4405人,博士后年进站人数由2018年的593人增长到2022年的835人

   近年来,辽宁省人社厅高度重视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细化措施、强化管理、优化服务,设站单位持续增加,招收人数连年攀升,博士后出站留辽率保持高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持续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实施博士后集聚工程、青年英才储备计划和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2016年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博士后培养选拔力度,支持各设站单位扩大招收规模,积极引导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创新创业,不断提高博士后工作管理服务水平。2022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印发《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博士后储备项目和博士后培养平台建设奖励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着力建设高水平博士后培养平台。充分发挥平台载体在集聚博士后人才方面的突出作用,全力支持、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对新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给予15万元奖励。目前,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9家,设站单位几乎囊括省内所有重点高校和主要科研院所,覆盖了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重视企业博士后培养平台建设,2004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企业项目博士后工作,支持暂不具备设站条件的企业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已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7家,范围从国有企业扩大到民营企业和各类园区,覆盖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重点和优势产业领域。着力引导博士后向企业集聚,对新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给予每人10万元奖励;近五年来进入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共计744人,实现了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融合。

  不断提升博士后培养规模和质量。全力支持各设站单位面向全球招收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人才,到辽宁从事博士后研究。鼓励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搭建企业、园区、县域与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交流平台,实现人才、项目、智力和科研资源的有机融合。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8900余人,现有在站博士后2500余人。近五年,博士后招收规模稳步扩大,累计招收4405人,博士后年进站人数由2018年的593人增长到2022年的835人。着力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突出因材施教,落实合作导师一对一、个性化带教指导责任,健全博士后合作导师与设站单位专家学术委员会对博士后培养质量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建立以科研计划书为主要内容的培养制度和以创新性科研成果为核心的评价标准。支持各设站单位创新培养模式,近年来,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依托博士后载体平台,探索实施“师资博士后”培养制度,将部分博士后纳入师资队伍管理,适应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加大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拓宽博士后培养渠道。

  全面落实博士后培养自主权。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设站单位博士后招收、培养、考核、管理、服务等自主权,把工作重心放在政策落实、跟踪评估、日常监管上,着力优化服务,简化进出站、证书发放等办理程序,实现博士后进出站在线预审、一次办结。各设站单位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善博士后工作规章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合作导师队伍建设,为博士后创造良好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设站单位充分发挥博士后培养平台载体在集聚人才方面的突出作用,全力提供科研平台、优化科研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强化服务保障,培育储备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优秀青年人才。

  大力引导博士后留辽来辽工作。每年围绕辽宁重点产业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及时发布人才(项目)需求目录,促进人才精准培养引进,引导出站博士后留辽来辽工作、到企业创新创业,聚焦关键核心领域和“卡脖子”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招聘引进出站博士后,可随时发布招聘公告,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暂无岗位空缺的可以通过申请特设岗位方式解决,出站博士后留辽来辽工作可直接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对全球排名前200高校的毕业生,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并留辽工作的,给予每人30万元奖励。近五年,全省博士后出站留辽工作人数占比由72%提升至76%。

  积极促进博士后科技成果转化。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理念,注重引领优秀青年人才承担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科技攻关和关键技术突破任务。落实国家和辽宁省关于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科研成果可作为在站或出站后评聘职称的依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按规定享受转化收益,建立博士后揭榜领题常态机制,搭建了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需求与企业科研攻关需求对接平台。2021年12月,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辽宁参赛的博士后选手获得2项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8项优胜奖,5人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总成绩位居全国第六,获奖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2022年12月,国家首次举办博士后全国“揭榜领题”优秀方案评比活动,辽宁有2个项目获得铜牌。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