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的指导太及时、太有效了,为我们提升水稻种植技术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新点子,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近日,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镇“专家人才结对帮扶”指导现场,启创种植家庭农场主蒋喜军欣喜地说。
今年以来,桂林市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农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开展“专家人才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整合市县两级科技、教育、医疗、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人才,开展“组团式”技术推广和智力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点对点”结对帮扶。以全州、灌阳、龙胜、资源四个重点帮扶县为试点,聚焦种植、养殖、教育、医疗、文旅、中药材等乡村振兴领域,选派自治区优秀专家、漓江学者、拔尖人才等151名专家人才组成9个帮扶团,“点对点”结对帮扶66家基层企业、合作社、学校及医院。制定《桂林市专家人才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帮扶指南》,明确破解基层产业难题、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培养专业技术骨干等13条“点对点”帮扶服务内容,同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研并听取各帮扶团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结对帮扶”有序有效推进。截至目前,共帮助解决问题33个。
“菜单式”送智纾困。按照“开展一批课题研究、培养一批青年骨干、解决一批急难问题”目标导向,分类建立医疗、教育、科技等9类问题清单,制定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案13个,形成调研课题7个。建立“集中帮扶工作周”制度,确定每季度最后一星期为帮扶团集中帮扶工作周,通过驻点帮扶、送教送培、学科援建等方式,指导攻关果蔬栽培、种养殖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12个,高标准打造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4个。针对沃柑、玉米、林下中药材等不同种类行业需求,采取“网络教学+面授教学”的形式开展专题培训和指导。开展产业规划、种养殖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治咨询等现场活动36场,举办各类人才技能提升培训班17班次,进行人才服务团与本土人才线上线下交流研讨8次,辐射带动2700余名农户增收致富。
“传帮带”以才育才。组织市县两级医院“师徒结对”,选派32名医疗人才到桂林医学院等三甲医院交流学习,通过开展手术示教、疑难病例研讨等“一对一”指导,实现“输血”帮扶向“造血”帮扶转变。聚焦县域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组建人才“教培联合体”,达成“教师结对、班级结对、学校结对”等30多个结对子,开展“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等共教、共学活动130余次,帮助18名教师晋升职称。集聚文旅人才“导师团”4个,带动培养中青年文旅人才180多名,推动全州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龙胜县大寨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桂林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桂林将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帮扶长效机制,持续跟踪科研成果转化,着力破解瓶颈技术,发挥好人才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扩大辐射范围,让更多非重点村共享帮扶成果,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积蓄更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