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躺平式’干部难以界定,没有人承认自己躺平。现在,根据量化情形来精准评价认定,并进行整改,释放出了‘是干部就不能混日子’的强烈信号。”近日,提起“躺平式”干部整治行动,重庆江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曌这样说道。
为解决部分干部精神懈怠、得过且过、庸懒散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江北区制定“躺平式”干部整治实施办法,通过“定量+定性”精准认定、“警告+跟踪”周密管理、“提醒+激励”标本兼治,激发干部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推动形成人心思进、担当实干、比拼争先的浓厚氛围。
建立精准评价认定标准。聚焦营商环境、行政执法、项目建设、群众信访等8个专项领域,重点围绕推拖绕躲式、偷奸耍滑式、担心问责式、未老先衰式4种“躺平”类型,明确因推拖绕躲导致辖区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1次以上、因工作耍滑头被区委区政府督办通报1次以上、因怕问责不敢为导致分管工作长期排名末位、因晋升无望不思进取导致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连续2次以上等12种具体量化情形。同时,明确贯彻落实不到位、回避矛盾不担当、牵头配合不主动等8类定性情形。通过查工作作风、查精神状态、查工作实绩,采取群众推选、单位评议、组织评定3个步骤,精准认定“躺平式”干部。
建立全流程管控机制,实行三色警告、跟踪管理、调整处理3个整治程序。根据“躺平”的具体情形、程度及原因,对“躺平式”干部给予红牌、橙牌、黄牌三色警告,采取谈心谈话、结对帮扶、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管理,并结合干部实际表现进行动态调整。对改正效果好的,给予解除警告;对改正效果不好的,视情况将年度考核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取消当年年度考核奖励,以及给予平职调整、转任职级公务员、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今年以来,对谈话提醒后仍整改不力的7名“躺平式”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其中平职调整3人、转任职级公务员4人。
为确保标本兼治、常治长效,构建起源头防范、纠建并举、关爱激励“三位一体”系统施治体系。建立源头防范机制,采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谈心谈话、函询诫勉等方式帮助干部锚定成长方向,对干部敲响警钟;建立纠建并举机制,深挖干部“躺平”问题,采取处理一批、曝光一批、警示一批等方式曝光震慑,规范重点工作流程图、长线任务进度表、落实成效考评账,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力促任务落实有序有力;建立关爱激励机制,严格落实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制度,优化晋升激励、容错纠错工作,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创新年轻干部常态选拔机制,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短评
“躺平”之风当止
重庆江北区开展“躺平式”干部整治行动,严肃整治庸懒散等突出问题,“整”出了敢打硬战、能打胜战的精神状态,“治”出了自加压力、迎难而上的责任担当。
“躺平”思想的出现,究其根源,在于自身主观意识“生病”,理想信念缺失、政治定力不足、素质能力欠缺。“躺平式”干部是干事创业的“中梗阻”,改革发展的“拦路虎”,干部一旦滋生了“躺平”的念头,就容易选择逃避、放弃努力,从而尸位素餐、沐猴而冠,进而伤害群众情感、阻碍社会发展,亟需创新方法举措刹住这股“歪风”,拆掉“躺平者”的温床。
整治“躺平”现象,关键是摸清症结,重点是对症下药,必须坚持激励关爱与监督问责并举,既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又亮红牌发警示、动真碰硬严整治。江北区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标本兼治,对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推拖绕躲式、偷奸耍滑式、担心问责式、未老先衰式等“躺平”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既把脉问诊治“作风病”,更精准施策治“无力症”,激励“躺平式”干部主动作为、唯实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