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人才支撑毕节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06-09 16:16 作者:朱志敏 朱兴

高铁驶入贵州省毕节市,共停靠了3站,这在我国西部的地级市中较为鲜见。当下,毕节处在建设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与贵阳、遵义共同打造贵州发展“金三角”战略关键期,正奋力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毕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5年来,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深化机制改革,引育高端人才

通过实施“人才强市”引才计划、出台“四不唯”人才引进管理实施办法、健全自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等机制,不断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育力度。

每年定期收集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需求,面向全国公开发布“人才强市”引才计划。探索通过“组团式”帮扶、东西部协作等平台引才,探索采用“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巡回式”服务等人才引进模式,稳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2022年,全市引进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512人,新增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115人。

制定《毕节市“四不唯”人才引进管理实施办法》,对业绩突出、具有特殊专长且在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做出较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时放宽学历、职称、资历、奖项等条件限制。亚洲皮划艇锦标赛冠军李章丽,作为“四不唯”引进人才,在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执教水上项目,她高兴地说,“我赶上了好政策!”

针对专家人才反映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自主培养人才力度不大、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市委人才办通过修订完善市管专家选拔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全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实施骨干培育工程,构建以市管专家、市拔尖人才为引领的“2+N”人才培养体系,壮大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截至2023年4月,共选拔市管专家168人、市拔尖人才99人,培育创新人才团队27个。

政产学齐发力,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毕节有950余万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具有先天优势。为加快推动人口规模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毕节把职业技能教育作为“关键一招”,通过政产学齐发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提档升级。

“2017年,毕节市人社局会同我校与广州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第一个订单班,开始按需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长郭佳伦告诉记者,几年来,陆续开办52个订单班,1862名学生因此受益。

为建设“技能毕节”,毕节出台奖补政策鼓励重点行业企业结合岗位需求和人员类型,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贵州黔希化工是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的“排头兵”,依托第十二届全国技术能手高建军,建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年来培训员工1600人次,9人获得省级技术能手。

为打造新职业人才蓄水池,毕节市人社局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优选11家培训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直播带岗带货等新职业培训4600人次,评选出市级优秀主播33人,纳入全市技能人才管理服务。

如今,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7.38万人,建有34个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评选认定两万余名“毕节工匠”。

育头雁树品牌,开发乡村振兴人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毕节把乡村人才振兴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为推动全市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了省、市、县专家人才组成的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团队。为培育“会经营、懂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2020年起毕节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培训,几年来共培育天麻产业生产经营主体695家,其中种植企业30家、种植大户165家。现在,七星关区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企业中,种植大户胡正江的公司规模最大,种植天麻两万余亩。

毕节是多民族聚居地区,通过实施民族特色村寨乡土人才振兴计划,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里,有3000多名苗族妇女从事蜡染刺绣手工。为打造指尖经济,县妇联实施“锦绣计划”,培育出蔡群等“领头雁”。蔡群激动地说,“我从农民工成长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

领头雁儿飞,其他雁儿如何跟上?2022年《毕节市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实施方案》将苗绣产业技能工种纳入毕节织工培育内容,以培育毕节织工、毕节鲁班等“五大品牌”为抓手,不断壮大特色产业人才队伍。

截至2022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105万人,居全省第三。毕节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肖虎说,“今后,将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让各类人才扎根毕节、圆梦毕节,为建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