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古路板村的“泉兮古”露营地成为热门打卡地,一“营”难求。“这归功于市里组织我们出去考察学习,得到不少致富经。”古路板村书记卜俊说,“回来后我们启动了露营地项目,预计一年能让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
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以懂基层党建、懂乡村振兴、懂基层治理,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目标,针对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深入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持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
分层分批——
以训促学强内功
近日,走进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竹海绵延、溪流潺潺,呼和浩特市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刚刚在这里结束现场教学。“观摩完余村,更坚定了我走好党组织红色引领、产业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清水河县城关镇党委书记刘先在说。
为解决村干部理论功底不强、实操能力缺乏问题,呼和浩特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主题,市县乡三级分层次分批次开展专题培训。市级层面,组织全市乡镇党委书记深入开展“走出去”示范培训,将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烟台市等地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列为现场教学点,重点学习带动村集体、乡镇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思路、举措,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基层工作者等,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对点讲解、手把手辅导。县级层面,依托市、县两级党校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设置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特色专题,帮助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围绕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实操性业务,组织开展专题全覆盖培训,由发展较好的先进村党组织书记带头讲,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上台讲,着力增强村党组织书记的业务素养和实战能力。线上运用“青城先锋”党员教育“微矩阵”“小鱼易联”视讯系统,线下联动乡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全时段提供乡村振兴领域专题课程,实现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共享。目前,累计开展三级专题培训58期,培训2500余人次。
走村观摩——
“拉练”取经比学赶超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近些年来,呼和浩特市村级集体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产业呈现多样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部分村书记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创新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
对此,呼和浩特市打破区域限制,组织村书记跨旗县区开展拉练观摩。由市委组织部统筹,按照“一村一品”原则,在全市10个旗县区(开发区)选取30个产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强的村作为观摩点,分城区和农区两个类别开展实地观摩,将会场搬到现场,把“讲台”搬到田间地头,保证拉练针对性和实效性。“拉练观摩”不座谈、不听汇报,直奔现场走村观摩、晾晒实绩,由村书记全程讲解介绍,分享党的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清水河县北堡乡老牛坡村结合红色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胶泥湾村联合企业搞起了特色种植和肉牛养殖……一路观摩下来,不少村书记表示要“抄一抄作业”。“这种项目投入小、见效快,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村也可以搞一搞。”在玉泉区小黑河镇大库伦村真人CS户外基地,回民区攸攸板镇一间房村书记王炳体验完M416水弹枪,心里打定了主意。
互学互进——
“擂台”比武树立标杆
近日,走进赛罕区黄合少镇西讨速号村欣丰生态产业园,人头攒动、彩旗飘飘,全区村级“摆擂比武”决赛正在如火如荼举行,23名村书记进入决赛。最终,曙光村党支部书记高二忠获得决赛第一名,党支部获得6万元奖金。“只要真心实意干,就会得到认可!”赛罕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卜俊锁说。
为推动村干部在“比、学、赶、超”中相互促进、全面提升,市委组织部每年在乡镇、旗县区、市级开展一轮村书记“摆擂比武”,通过知识竞赛、观摩比对、谈话了解开展比拼较量,“晒出”自己的治村经验。“擂台”围绕基本理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展开,设置理论测试、知识竞赛,考察村党组织书记对新思想新理论的学习以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地观摩,看产业发展水平、看村容村貌,考察村党组织书记引领强村富民、开展基层治理的效果;开展“村民满意度”调查,考察村党组织书记群众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多维度考准考实能力本领和工作成效。
市县两级将比武结果与村书记奖惩挂钩,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并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对排名靠后的,由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一对一谈话,帮助找差距、促提升。
2022年以来,全市“摆擂比武”累计评选出优秀村党组织36个,优秀村党组织书记54名,兑现奖励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