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四川丹棱县桂香村——

从一穷二白到“花香满园”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05-31 09:33 作者:丹组轩

一半山区,一半丘陵,山路崎岖,水源匮乏……桂香村坐落于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仁美镇,农产低,致富难,集体经济长期处于空壳状态。面对一穷二白的窘况,近些年来,桂香村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探索合作联营、入股分红、服务创收等发展路径,逐步形成党委树旗帜、党员当先锋、群众齐参与的致富模式,实现从“落后村”到“产业村”“示范村”的转变。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

党委牵线 建创业孵化园

桂香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大多种植油菜、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形不成规模,卖不出好价钱,很多村民外出务工,田地荒废。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了村党委的一件大事。

穷则变,变则通。2015年,村党委和驻村工作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决定选择柑橘、脆红李等经济作物作为富民产业。为消除村民疑虑,村党委组织党员骨干带头试种,成功后又趁热打铁,协调整合各类财政资金500余万元,成片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脆红李产业。大力鼓励大学生、农民工返乡规模种植,提供政策、办公场所等支持,建成全市唯一的农业性质大学生(青年)创业孵化园。

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90后”党员李雪梅,是村党委鼓励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代表。创业初期,为解决启动资金难问题,村党委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为其争取乡村振兴农业生产发展贷款30万元,同时,建立“一对一”帮带制度,邀请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袁兴亮开展结对帮带。结合富余劳动力台账,村党委为其组织用工,很快,李雪梅60亩规模的果园成型,随后又建起3亩标准化山羊养殖场,年均收入达40余万元,如今,她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党员致富能手。

目前,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吸引了21名优秀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入驻,成功孵化5家企业、培育6个国省认证农产品品牌,带领全村成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40家。村党委利用院坝会等宣传种植帮扶政策,党员带头签订种植承诺书,带动形成8000余亩的柑橘、脆红李、藤椒产业带,产值达1.4亿元。

村企联营 农旅融合发展

随着特色水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村党委依托创业孵化园与社会资本开展多种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村党委与本村党员致富能手合作,引进雅雨轩食品有限公司投资竹笋、藤椒种植及产品粗加工,村集体以“土地租赁+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每年除获得土地租金收入10万元以外,还能按照占股比例获得分红收益。

面对水果价格飘忽不定、收益忽高忽低的问题,眉山市委组织部派驻桂香村第一书记郭瑞领办了创业孵化园“认养果树”项目,延伸产品价值,降低市场风险。村党委通过农旅公司,对孵化园内6000棵果树进行认养招募,认养者可以在这里采生态水果、住星空民宿、游儿童乐园。目前,已成功招募3100多名认养者,桂香村也踏出了农旅融合发展的第一步。“创业园不只做传统一产,还要做营销、拓渠道,我们争取了项目资金和玖润农旅公司合作,发展百亩智慧认养果树生态旅游观光园。”谈及项目的发展规划,郭瑞信心满满。

同时,为解决水果的存储问题,村集体与丹棱县智扬水果专业合作社合作,投资70万元建立农产品仓储保鲜冻库,水果存储量达2000吨,村集体每年收益10万元以上。目前,已有精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农业公司与村集体签订农资化肥、产品包装等合作,村集体持续享受到了做大产业规模带来的红利。

“五家五议” 破解发展难题

“我给村上带回了一个项目信息,有助于村里粮食产业发展。”“我来协调群众关系,100亩集体茶山可以重新发包。”……在今年1月底召开的议事会上,桂香村20多名党员群众踊跃建言献策。产业发展起来后,村党委推行“五家五议”工作法,依托本村创业孵化园、养老服务中心、坝坝舞蹈队、退役军人服务站、乡贤参事会,成立5个议事机构,重点围绕“文化教化、政治参与、经济促进、社会调解”4个方面,发动党员群众议事协商、建言献策,参与乡村治理,共享发展成果。

“五家五议”工作法为村里解决了不少难题。针对富余劳动力闲置,群众提出“能不能给大家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村党委书记彭仁祥领办劳务项目,村集体注资成立四川省端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将村内有专业技术的村民组织起来,对外承接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养护等小型工程项目,2022年签订建筑合同10余份,总金额350万元。针对孵化园、仓储保鲜冻库用工需求大,村集体成立劳务合作社,免费为村民培训,一年为300多名村民提供灵活就业机会,村民在孵化园选果、分级、装箱,一天收入200多元。

在村党委的带领下,村民安居乐业,举目可见宽阔道路、别墅楼房,走进桂香村便可觉“花香满园”。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