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胜利了吗?”“是的,我们胜利了!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近日,在情景党课《湘江为英雄歌唱》中,学员们正在与湘江战役中的红军战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500多名党员在广西桂林市委党校认真观看,深刻感悟红军将士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和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为破解教育阵地零散、教学内容乏味、培训形式单一等难题,近些年来,桂林市通过整合红色资源、抓实课程开发、创新红色载体等举措,积极搭建党员教育“学用场”,定制党员教育“活教材”,让遗址遗存成为“教室”、文物史料成为“教材”、英烈模范成为“教师”,不断推动党性教育落实见效。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50多期,培训学员4万多人次。
织密红色阵地,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苏蔓三烈士纪念碑等15个革命遗址遗存和纪念设施,打造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串点成线,形成主题丰富、特色鲜明的党性教育培训红色阵地,并对现场教学点的教学设计、老师讲解、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建强用好各级党校阵地,全面改扩建市委党校,定期组织开展县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督促县级党校不断升级基础设施。建立全市党校系统“教学科研文体活动周”制度,每年组织各级党校集中开展教学比赛、研讨交流、咨政培训等活动,围绕师资培训、教学方式、课程打造等主题联合攻关,提升办学质量和承接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已开展培训175期,受训人数达8000多人次。
开发红色课程,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精品思维贯穿课程开发始终。采取市县联动、专家融合、团队攻关等方式,在选题、组织、质量上精准发力,开发以湘江战役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课程20门,培养熟练讲授湘江战役课程的教师30多人,示范带动县级党校教师和纪念场馆讲解员统一规范讲解湘江战役历史史实,构建更为完整的湘江战役党性教育线路和课程体系。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双向发力,以湘江战役中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基本史实素材,线上开发摄制《血战湘江铸忠魂》《烽火临阳的红色记忆》等25门网络课程,线下通过情景剧、小话剧、歌舞、小品、朗诵及桂林特色曲艺桂剧、文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打造《湘江为英雄歌唱》大型舞台情景课,并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和社会培训班的教学内容。创新“现场党课+文旅体验”党员教育新模式,打造《湘江1934·渡江前夕》主题沉浸式现场课,吸引3000余名党员在革命旧址演红军、学红军,模拟红军渡湘江的历史场景。
创建红色载体,积极对接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与江西省赣州市、贵州省遵义市等四地缔结“党性教育培训联盟”,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联合打造15个联盟教学基地、5条异地教学精品线路。目前,联盟成员间已互派100多个班次5000余人开展异地培训,互邀名师授课50多课次,举办骨干教师培训、联席会议活动3次。围绕破解党员在教育培训后无法有效运用等问题,运用行动学习的理念,在主体班中探索实施“2+N+1”的“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分段式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组织学员在市委党校进行2个月的课堂理论教学,再分组到相关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实践锻炼N个月,最后回到市委党校进行1周的专业能力提升,切实让学员在课堂上学真知、在实践中长真才。深入组织开展“党性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学习”全区行动学习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行动学习“助力精品课程打造”“助力红色基因传承”“助力机关党建提质”“助力基层干部党性提升”“助力平安校园建设”五大助力工程,推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和党员成长双向赋能、双向促进,进一步实现学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