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的经济表现不仅关系全年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更关系“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现在到年底只剩下两个多月时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决心,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跑好“最后一棒”,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眼下,我们正站在全年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四季度又是一年的收官之季,四季度的经济表现不仅关系全年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更关系“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我们需要全力以赴,稳扎稳打,奋力交出令人满意的年度经济答卷。
回顾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5.2%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运行有所改善,国际收支保持总体平衡,支撑经济大盘的“宏观四角”运行平稳。同时,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不断催生经济新增长点,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这些积极因素,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5%左右的年度增速目标有望实现。
然而,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挑战。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从国内发展看,供强需弱的特征仍较明显,内需特别是消费增长内生动力不强,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稳就业任务依然繁重,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弱项。具体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但9月当月增速降至3%,连续4个月回落。1月至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是2020年9月以来首次转负。其中,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1%,对整体投资的拖累加深。这些困难挑战,既是短期经济运行矛盾的显现,也是中长期结构性问题在当下的集中反映。
展望下一阶段,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没有变,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条件也没有变,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但也要看到,四季度经济面临着基数抬高、外需走弱、内需不足等多重压力,叠加房地产拖累和价格低位运行,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
宏观政策要加力提效。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为经济稳定运行有力保驾护航。比如,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信器材类商品的零售额,前三季度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接下来,已出台政策要加快落地见效,更快更充分地释放政策效能。同时要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预见性,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
持续用力扩大内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广阔的内需市场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保障。消费方面,要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实落细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拓展服务消费空间,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投资方面,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投入,稳定房地产市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着力打通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卡点,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更大力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有活力,经济才有动力。当前不少企业还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生产经营压力较大、盈利水平较低等现实困难,要通过更有针对性、更具获得感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解决企业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规范涉企收费。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相关政策,特别要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这些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是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要狠抓政策落实,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现在到年底只剩下两个多月时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决心,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跑好“最后一棒”,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