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公文不可奉行“拿来主义”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10-24 10:12 作者:霍沛

作为政策落地的重要载体,公文是政府的政策权威与施政承诺,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具体延续,代表的是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地方政府的公文更是党中央谋篇布局、决策部署落地实施的抓手,是一系列办法、措施、举措落实落地的关键。近期,多起地方政府公文抄袭的事件,引发了舆论对公文抄袭这一话题的普遍关注。

当前,部分地方党政机关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出现的“制定文件照搬照抄”“出台制度依葫芦画瓢”“撰写材料只换标题”等不良风气,显然不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借鉴、吸收”,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蕴也相去甚远。这种一股脑的、不加甄别的抄袭,是典型的文风不认真、不严谨的表现。

文风体现党风,关乎社风,不是一件小事。公文奉行“拿来主义”,看似文字失范,实为敷衍塞责,与“四风”问题相互勾连、难以区隔。往浅层里看,公文东拼西凑,表面是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出现了疏漏,其实是懒于干事、疏于思考的典型表征,反映的是个别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责任意识的缺位;从深层里论,公文起草能否摒弃东抄西袭,切实做到清新质朴、求真务实,考验的是领导干部对于实事求是原则的深入理解与深刻践行,以及是否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里,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强不强、初心铸得牢不牢的问题。

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公文抄袭本质是思想上的懒汉主义、行动上的机会主义,是作风上的形式主义在具体工作中的花样翻新、隐性变异,背弃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公文一抄了之,既损害了党的形象,又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动摇的是党长期执政的根基,共产党人尤其要不得。

求真务实、讲真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文风。马克思指出:“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自成立起就特别注重培育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文风,倡导务实有效的工作作风。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号召全党“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发扬“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坚决摒弃“长空假”的不良文风,言简意赅、词切事明、思想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文风由此在全党蔚然成风。

弘扬优良文风、改进工作作风,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不能盲目谋求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拖泥带水一味“打烂仗”,必须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紧密结合起来,“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和推进”,务求实效。一方面,要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必须对公文抄袭追根溯源,找出背后症结所在,搞清楚是工作倦怠所致还是思想滑了坡,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措施、规定整改时限、明确责任分工等,从起草、审核到发布,自上而下压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另一方面,要做到“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必须清醒认识公文抄袭背后暴露的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以及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等,并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上,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上,在不断加强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计划管理和监督实施上,在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上,在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上持续用力。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