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读懂李福贵的“生意经”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3 11:28 作者:赵志疆

“收谷子的来啦!”10月18日,网红博主李福贵一改往日卖豆腐的吆喝声,发布了最新视频:深入山村农户家中,以每斤4.8元到5元的价格收购带壳谷子。每到一家,李福贵都受到了老人们的热情招呼,“吃了没?”“冷不冷?”老人们朴素的问候,和李福贵爽朗的笑声,被网友评价为“久违的声音”。

“福贵不卖货了,改进货了”“小货车变大货车,这是要跨界做大买卖”“今年雨多,谷子不好晒,福贵这下帮上大忙了”“收购价这么高,这是要给老人补贴取暖费吗”……惊叹褒赞之余,有网友认为,李福贵这次收谷子的价格每斤接近5元,远高于市场收购价。更有甚者,有网友质疑李福贵扰乱市场规则。

针对外界质疑,李福贵回应称,网上查到的谷子价格普遍较低,是主产地的大规模生产所致,“这边山区的小米零售价是7—8块钱一斤,谷子的收购零售价是5块钱左右。”她同时表示,谷子加工好后,会做成包装在网上销售,“希望大家可以品尝到太行山的谷子。”

“这里的谷子全年靠雨水吃饭,不打药,全靠人工除草,真正的绿色天然……”针对谷子的收购价,李福贵解释得很认真,这份认真让人不由得感到一阵心痛:李福贵为山区农民做好事、送温暖,为什么会横遭指责?

单纯从“经济人理性”的角度出发,李福贵此举确实会令一些人感到不解:山区的小米虽然品质好、产量低,但由于交通不便,农民的销售渠道有限。李福贵明明可以趁机压低收购价格,追求利益最大化,她为什么不辞辛苦上门收购,将压缩下来的中间环节成本反哺给山区农民?实际上,了解李福贵的人都知道,这对于她根本就不是问题——在助农护农之路上,李福贵一直在坚定前行,这是她深受当地乡亲们喜爱的“流量密码”,也是属于李福贵的“乡土网红经济学”。

还记得李福贵带村里老人出门旅游的事吗?8月19日,李福贵发布视频称,带村里46名老人走出大山,去郑州旅游。那一趟,李福贵花了2万多块钱,费用来自她做自媒体赚的钱。李福贵的视频没有滤镜、没有脚本,却直击人心。从“豆腐姑娘”到“全村闺女”,李福贵让人看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朴素情感,看到了“爱出者爱返”的乡村叙事。

在此之前,李福贵的卖货日常早已圈粉无数:她的小货车里,2块钱能买半盆凉粉,5毛钱能称1斤西葫芦,忘带钱的老人可以“先拿东西吃”。诚如有网友所言,“李福贵卖货怕赚得多”。李福贵的“生意经”里面,追逐的不是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效益最大化——她在乎的从来都不是眼前的小账,而是以互联网技术反哺家乡的“大账”。

为民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在改变,但真挚的感情永远是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对那些传递民生温度的行为,不妨多一些善待与呵护。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