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赋能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5-10-23 10:18 作者:高蕾 张启迪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2024年8月,中办、国办发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通过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表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这一系列战略部署和制度安排,充分彰显了党中央纠治形式主义顽疾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既要在制度上立规矩,也要在思想上筑堤坝,下大气力铲除“四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推动为基层减负取得更大成效。

以正确的政绩观为引领,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源于党和人民,必须用于为民谋利。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坚持人民立场,做有利于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党员干部政绩好不好的首要标准。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力戒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积极担当作为,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拿出更多精力抓好落实,多做一些为民造福的实事。

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也是务实作风的具体体现。《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整治形式主义,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把准实情、找准症结。实践中,凡是调查研究扎实的地方,往往能够摸清基层实情、找到务实举措,政策也更接地气;凡是调查研究浮于表面的地方,往往导致决策脱离实际,甚至让基层陷入被动。整治形式主义与加强调查研究,必须统筹推进、协调进行。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揭短亮丑、勇于直面矛盾,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搞透彻,有效疏通群众痛点难点堵点,让各项政策要求更加务实管用。

以激发基层活力为落脚点,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基层机关和党员干部直接面向群众,工作成效关系到党的作风和形象。党中央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有效执行。现实中,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不仅重要,而且复杂繁重。如果不从源头上整治形式主义,使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基层干部抓落实、解难题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要持续精简会议文件,统筹督查检查考核,坚决清理不合理的任务,让基层干部把更多心思放到干实事、解民忧上。同时,整治形式主义不仅要在制度上减负,更要在思想上减压。要健全激励关怀机制,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怀,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鼓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实干实效赢得群众信任。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