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用好考察谈话透视镜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9-12 11:15 作者:朱加乐

引导谈话对象放下顾虑、敞开心扉,善于从其语气与微表情中捕捉隐藏的信号,做到听懂“弦外音”,理解“言外意”

立政之道,察吏为先。考察谈话作为干部考察的关键环节,犹如一面精准的透视镜,能深入剖析干部的现实表现,为描绘干部真实画像提供关键依据。

干部考察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为了追求进度,不区分谈话对象,不做好深入的准备,将导致谈话名单缺乏针对性,谈话提纲千篇一律,最终影响考察工作的质量。要做好“前半篇文章”,充分利用干部人事档案、业绩采集表等纪实材料,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工作经历、工作实绩以及专业能力,初步勾勒出干部的基本轮廓。要认真审核考察单位提供的谈话名单,从“管他的”“他管的”“他服务的”“他身边的”等知情人中广泛选取谈话对象,确保谈话对象的多样性和代表性。要根据任职的关键要素精心设计谈话提纲,明确“想跟谁谈”“想要谈什么内容”“想要达到什么效果”,使谈话有的放矢,为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奠定基础。

现实中,一些谈话对象存在“好人主义”思想,谈成绩时滔滔不绝,谈问题时避重就轻,这就要求考察组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谈话技巧。要引导谈话对象放下顾虑、敞开心扉,善于从其语气与微表情中捕捉隐藏的信号,做到听懂“弦外音”,理解“言外意”。对于谈话中出现的模棱两可、欲言又止的情况,要及时追问,深入挖掘,让谈话对象用具体的数据和事例支撑观点,确保把问题谈深谈透。

考察谈话是多方信息相互参照、相互印证的过程,需要用心观察、辩证分析。要从干部的言行举止中分析其脾气秉性、能力特点,从细节中判断其作风形象。要善于综合对比,将民主测评结果与个别谈话意见相结合,将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将个人总结与单位鉴定相结合,提高干部考察评价的精准度。对于存在疑问的地方,既不能主观臆断,也不能忽视不管,要如实记录并反馈,结合信访举报和政务热线提供的线索,会同相关部门核实甄别,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确保选拔出的干部经得起检验。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