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充分肯定他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的情怀担当,并殷切期望他们“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特岗教师群体及广大乡村教师的诚挚期盼,更向全社会传递出尊师重教、关心支持乡村教育的鲜明导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乡村教师正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力量。此次收到回信的特岗教师,来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该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自2006年实施以来,已累计选聘特岗教师118万人,覆盖22个省份、1000多个县的3万多所农村学校,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乡村教育、情牵乡村教师。2019年,在重庆一所乡村小学考察时,他深情寄语:“我就希望看到有这样扎根这里的一批乡村教师,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家乡培养这些优秀的后代。你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2021年,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总书记亲自为张桂梅校长颁授勋章,赞扬她“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广大特岗教师正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力量。他们带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希望的火种。在河南新乡,特岗教师任明杰十余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一线,以280万字从教日记、18万张教育影像和超过6000万字的专业阅读,默默记录、实践并传承着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任明杰这样的特岗教师,用智慧和坚守改变了无数乡村孩子的命运,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人才之源与精神之魂。
没有乡村教育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教育现代化。推动乡村教育全面振兴,迫切需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教师。总书记在回信中的殷殷嘱托为广大乡村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这要求教师要心怀一颗“赤子之心”,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学识,更要有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真正理解乡村、认同乡村、融入乡村,与脚下的土地同频共振;要成为练就“过硬本领”的多面手,不断精进教学艺术和育人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始终“用心用情”关爱陪伴学生成长,做乡村孩子认识世界、追寻梦想的“引路人”和“筑梦人”。
政策的坚实保障是留住好老师、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面临城乡教师队伍差距明显、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问题突出、艺术学科类教师严重短缺等诸多挑战。这些现实困境加剧了乡村教师普遍面临的“留乡”与“向城”的心理博弈,也让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考量。面对现实挑战,各级政府还需精准施策,打出多维度“组合拳”。例如,进一步完善工资待遇长效保障机制,显著提高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推进职称制度深度改革、实施定向培训等,破除职业发展“天花板”,使更多教师在乡村教育一线实现专业成长和人生价值。总之,既要感情留人,更要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推动教师从“要我留”转变为“我要留”。只有当广大教师真正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乡村教育才能真正焕发活力,为每一个乡村孩子铺就通往未来的坚实道路。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让我们以总书记的回信为强大动力,以特岗教师群体为榜样,汇聚起关心支持乡村教育的磅礴力量,共同守护好乡村孩子的求学梦想,让三尺讲台的教育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