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暗室不欺,谨记“三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25-09-09 09:36

山东邹城孟庙致敬门西侧,有一座四面石碑,每面分别镌刻着“仁、廉、公、勤”四则箴文。其中的“廉箴”折射出中华传统廉政文化中“暗室不欺”的深刻内涵。

碑文中“勿谓暗室,昭昭四知”,说的是东汉名臣杨震的故事。杨震在为官赴任途中经过一县,县令曾受其举荐。夜深人静时,县令携黄金登门谢恩,称“深夜无人知晓”。杨震却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而严词拒绝。这“四知”不仅让县令羞惭而退,更成为千古廉吏的精神坐标。

“暗室不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份“觉悟”就是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只有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一要“明心见性”,守住内心的清澈与正直。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那些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党员干部,不能明自律之心、守廉政之性,在突破底线、触碰红线之时,总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却在一次次自我放纵中丢掉了自律的准绳,全面失守。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以古为鉴,时刻保持内心明净,加强品德修养,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时刻手握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拧紧洁身自好的“安全阀”,在自我约束中戒贪止欲、清廉自守,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二要“三省吾身”,在自我审视中锤炼党性修养。“三省吾身”,不仅是修身传统,更是作风建设的必修课。身处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党员干部要主动把“生活圈”和“社交圈”放在阳光之下,时刻保持“检身若不及”的自觉,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要做到从深自省,检验自己对组织是否足够忠诚、对群众是否饱含真心、对工作是否倾注用心;从实自省,不逃避现实矛盾,不回避突出问题,遇事敢于挑起重担;从细自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管住“第一次”、守住“细微处”,在点滴中涵养自我剖析、自我约束的自觉与能力。

三要“持之以恒”,以久久为功的韧劲筑牢廉洁防线。“作之不止,乃成君子”,廉洁自律非一日之功,需以“时时勤拂拭”的自觉筑牢防线。党员干部无论处于什么岗位、居于什么职位,一刻都不能放松品德修养,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党员干部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从小事小节上入手,在一点一滴处着眼,洁身自好,不贪占、不索取。努力做到“暗室不欺”,就会始终把纪律和规矩这把“剑”,悬在头顶,放在心中,在奋进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山东邹城干部政德教育中心 刘子璐)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