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莫让挂职成“走读”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9-05 13:52 作者:邓全生

派出单位要果断放手,充分信任挂职单位会妥当安排挂职干部,根据其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真分工、分真工,接受锻炼、提升能力。挂职单位要靠前补位,主动理顺挂职干部日常管理上的“为与不为”,让挂职干部在简便、有效的管理监督下,展示干部本领才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实践磨炼,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开展挂职锻炼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从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少数派出单位派不好、接收单位用不好的现象,有的干部把挂职当成“镀金”,名到人不到、人到心不到、心到力不到,既违背了挂职锻炼的初衷,也会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要破解挂职“虚挂镀金”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精准选派、日常管理和考核机制,让干部挂得安心、挂出实绩。

主责主业不错位。在基层,有的派出干部没待几天就被派出单位召回,理由是迎接上级检查、启动重大工程,或是新人不熟悉业务、工作衔接断档。有的派出单位只要一缺人手,或者任务繁重,动辄召回挂职干部,少则几天,多则几十天,一年当中操作几次,挂职时间转瞬即逝。有的派出单位甚至明确要求挂职干部把原单位工作视为“主业”,把挂职锻炼当作“副业”,让那些有能力有干劲的干部,只能成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走读生”。对于只想在基层“镀金”的干部而言,这是“最好的安排”,既攒了基层工作经历,又无需为基层操心费力,性价比极高。派出单位要妥善做好派前工作交接,让挂职干部在新单位安心安业,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创造性开展工作。加强干部综合能力培养,做到一专多能、独当一面,避免平时工作能干者多干、独干、专干,防止重大工作“换人断档”。

日常管理不越位。尽管有关规定明确挂职干部实行以挂职单位为主、派出单位和组织部门为辅的“双重管理”,党组织关系也转接到挂职单位,但有些派出单位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廉政教育、作风建设等活动时,仍要通知挂职干部参加。如此一来,挂职干部不得不“两头请假”,在来回奔波中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出现“看似两头管、实则两头空”的问题。久而久之,派出单位“遥控”管理挂职干部,挂职单位逐渐放弃应有的管理职责,把挂职干部奉为“座上宾”,不按要求考核监督,当不得罪人的“老好人”。无效的“多头”管理,不仅会让挂职干部无所适从,还增加违纪违法风险,给那些善于钻营的干部有机可乘。派出单位要果断放手,充分信任挂职单位会妥当安排挂职干部,根据其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真分工、分真工,接受锻炼、提升能力。挂职单位要靠前补位,主动理顺挂职干部日常管理上的“为与不为”,让挂职干部在简便、有效的管理监督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展示干部本领才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激励关爱不缺位。一般而言,挂职干部的人事和工资关系仍在派出单位,挂职期间考核由派出单位负责,日常考核由挂职单位负责,这种双重考核机制很难真实反映挂职干部工作实效。要改进挂职干部考核机制和办法,健全完善能够体现挂职干部素质、实绩的考核项,设计科学性、合理性、多样性的考核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提高考核针对性和精准性。对挂职干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坚持“干什么、评什么”,评准挂职干部实干实绩。任职期满后,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挂职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激励挂职干部在新岗位上不断锤炼自己、提高本领。坚持干部在哪里,关心关爱延伸到哪里。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要加强沟通,定期与挂职干部谈心谈话,了解工作状况,掌握思想动态,积极解疑释惑,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沟通提醒,进行心理疏导和工作指导,鼓舞士气、激励担当,让挂职干部无后顾之忧,真正在挂职单位有所作为、成就事业。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