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融媒体中心以短剧形式宣传政策法规,塑造的“橘长”“肥尧尧”形象在抖音平台赢得34.1万粉丝喜爱。河北广播电视台出品的普法短剧《警务室的故事》,以其鲜活的内容在番茄短视频平台受到诸多网民喜爱。
近年来,基层政策宣传中,不少地方巧用短剧这一传播新载体,让政策宣传形式更多样,内容更接地气,效果有了大幅提升。
短剧之所以能成为政策宣传的有效载体,在于其可以通过“具象化表达”降低理解门槛。传统的政策宣传往往依赖文字材料或长篇解说,要求受众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短剧通过人物对话、情节冲突、视觉呈现,将抽象的政策条文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有助于网民深入理解政策内涵。例如通过个体差点上当的惊险故事来宣讲预防电信诈骗,用具体案例诠释法律条文,政策和法条就不再是冰冷的文字、枯燥的数据。
短剧之所以能成为政策宣传的有效载体,还在于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政策宣传能够更便捷地被百姓接收。碧江区融媒体中心以及河北广播电视台的短剧创新实践表明,当宣传内容以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时,“官方声音”也能成为“网红产品”。
当然,用好短剧这一宣传新载体,一方面要避免为追求流量而娱乐化严肃话题,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生硬植入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优质政策短剧应当是思想性、艺术性和传播性的统一,既准确传达政策精髓,又符合短剧创作规律。基层工作者要学会用好网言网语传递政声政情,用好短剧这个新载体,更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