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警惕“人情往来”变味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29 09:50 作者:翟晓军

“一点土特产,不算啥”“老同学请顿饭,总得给面子”“亲戚的小忙,照顾一下也无妨”……这些包裹在人情外衣下的小礼品、小吃请、小照顾,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如温水煮蛙,悄然侵蚀党性原则,成为廉洁堤坝上危险的“蚁穴”,必须坚决遏制、系统治理。

人情式腐败起于微末、发于私谊,麻痹性强。党员干部若在“不好意思拒绝”“下不为例”的自我宽慰中步步退守,便会从半推半就收下一份“心意”,滑向心安理得笑纳巨额财物的深渊;从抹不开情面打声招呼,演变为肆无忌惮滥用公权搞“特殊关照”。小节不守,大节难保。那些由“人情往来”起步,最终身陷囹圄的惨痛案例,正是这条危险路径的深刻警示。

人情式腐败更深层的危害,在于其对政治生态的系统性污染。它极易编织起以同乡、同学、故旧为纽带的“小圈子”,滋生“提携自己人、关照圈内事”的潜规则,严重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给党群干群关系蒙上阴影,割裂血肉联系,最终污染清朗政治生态。

根治人情式腐败,党员干部自身是首道防线,必须筑牢思想“防火墙”。人情绝非纪律的“遮羞布”,党性面前没有特殊情面。必须时刻以党纪国法为镜,明晰公与私、情与法的界限。在人情交往中坚守原则底线,敢于对超出正常范畴、可能影响公正用权的情与礼坚决说“不”。注重涵养清廉家风,严防“后院起火”“裙带腐败”。

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擦亮日常监督的“探照灯”。常态化开展教育管理监督,善用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敢于较真碰硬,对任何打着“人情”旗号行腐败之实的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铲除人情式腐败滋生土壤,根本在于扎紧制度的笼子。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大力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司法等各领域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使人情干扰无机可乘。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形成对人情式腐败“人人监督、人人喊打”的强大震慑合力。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