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生铁冢镇范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每到饭点,便会拎着面粉、鸡蛋、牛奶等慰问品挨家挨户“蹭饭”;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县直机关150余名领导干部以群众、窗口工作人员“双角色”沉浸式体验政务流程……如今,一些地方的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场景的“沉浸式”服务,成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还能精准把握民生问题的堵点、痛点,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沉浸式”服务,就是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真正把“身”沉下去,把“心”沉下去,把“责”沉下去,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消弭距离感、拉近干群关系、倾听群众心声,从而找到破解民生问题的“金钥匙”“金点子”。“沉浸式”服务沉下去的是责任,聚起来的却是民心。党员干部唯有躬身入局、身临其境,才能在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时,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党员干部履职的根本遵循。回望榜样:为根治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的“三害”,“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顶着风沙测量风向,冒着暴雨绘制水路地图,调研走访全县120余个村,跋涉2500余公里,终于摸清了兰考县的“三害”底细;“四有”书记谷文昌担任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委书记期间,立下“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铮铮誓言,与村民同吃地瓜粥、同睡草铺,10年间走遍全县412座山头,建起沿海防护林……他们将初心化为真心,用行动兑现诺言,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以全心全意的服务赢得了民心。
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走到基层全是办法。“沉浸式”服务是增进干群关系的纽带,亦是发现真问题、掌握真情况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要躬身实践、俯身为民,以“沉浸式”的务实之举代替空洞虚浮的“花架子”。一方面,须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放下干部的“面子”,拿出亲民的“里子”,走出机关大门,走进“群众心门”,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解难,把自己“沉”下去,把民意带回来。另一方面,须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回,在鲜活的为民实践中掌握实情、找到症结、觅得良方,把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方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