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级传达的精神、部署的工作、提醒的事项,高度重视、迅速落实、高效推进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作风,是担当作为的具体体现。但有的地方、有的单位推进工作刻意为快而快,不论事情大小、工作急缓,都要求立即启动、限时办结,把“讲时效”变成了“惟时效”,不仅加重基层负担,也让工作质效大打折扣。笔者认为,推进工作既要求“时效”更要求“实效”。
就拿传达会议精神来说吧,有的领导干部追求“事不过夜”,刚从上级会场出来,就进入本级会场传达学习,从时效上说可谓“零时差”。但反过来想想,需要落实的工作相对简单,问题并不复杂还好,如果是事关长远发展、事关重大建设、事关民生福祉等重要事项,不用点时间消化吸收,就这么着急忙慌传达下去,怎么能把上级的精神和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追究起来,还是少数领导机关抓工作指挥棒有偏差,将落实速度当作党组织是否重视、推进是否有力的唯一标准,于是下级用“速度体现态度”,用“进度体现力度”。
时效,追求的是时间维度的“快”,而实效,注重的是结果层面的“好”。现实中不难发现为求“时效”而速生“实效”的现象,这样的实效也就可想而知。
单单以“时效”分高下、论优劣,还会助长一些干部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滋生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的歪风,导致广大干部职工不愿做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工作,于发展无利,于事业无补,与我们党求真务实的作风背道而驰,必须高度警惕并加以防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推进工作力争做到争“时效”与争“实效”有机结合,不能让没有多少实际效果的效率额外加重基层负担,坚决杜绝各种不合规律的“快”、不重质量的“快”,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