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棱角”的干部,就要敢闯敢干,遇到没人试过的改革盲区,不被怕出错的顾虑束缚,而念着“多试一次或许有路径”勇敢探索、创新可能
近日,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热播,引发观众对职场与成长的热烈讨论。那群在浪浪山里挣扎求索的小妖,像极了初入职场的年轻干部——带着未经打磨的“棱角”闯入浪浪山,在风雨中勇闯、在诱惑前坚守、在岁月里沉淀,步步难行步步行,朝着心中的光奋勇前进。
敢向难处行。浪浪山的日子,本可以安逸地“混吃等死”,可小妖们偏不,他们明知山外有风雨,却坚持走出大山。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当前,一些年轻干部满足于“基本完成”,不求过硬、但求及格,不求多做、但求少错,不求攻坚、但求可控。做有“棱角”的干部,就要敢闯敢干,面对工作不满足于过得去就行,而带着“山外或许有更好可能”的追问,精益求精;遇到没人试过的改革盲区,不被怕出错的顾虑束缚,而念着“多试一次或许有路径”勇敢探索、创新可能;碰到众人观望的难关,不被太难完成的预判吓退,而想着“再拼一把或许能啃下硬骨头”,全力攻坚、久久为功,不破楼兰誓不还。
不随歪风倒。蛤蟆精教唆“谁厉害就站谁那边”,小妖们却没有听从。反观当下,有的干部顶风违纪,将“通人情”曲解为“徇私情”,将“讲政治”异化为“关系学”,从“知世故”滑向“真世俗”。做有“棱角”的干部,就要有所不为,不因“熟人面子”放宽标准,把“一碗水端平”刻进骨子里,不用私情模糊尺度、不拿原则做顺水人情;不为“权力威压”放弃原则立场,办事凭公心、认理不认人,不因“关系硬”多一分特殊关照,不因“背景浅”少一分应有关怀;不被“意思意思”划开思想缺口,洞悉小恩小惠之下的陷阱,不慕浮华名利,守护清正本色。
初心终不改。浪浪山的规则会变,大王的喜好会变,但小妖们的初心从未改变。现实中,有些年轻干部世故圆滑,既不懂行也不学习、既不表态也没想法,习惯随波逐流、当老好人,一副“小油条”的做派。做有“棱角”的干部,就要有所坚持,不跟着错,当规则被曲解、制度被滥用时,敢踩刹车、亮红灯,用清醒的判断守护原则的底线,不让“奉命行事”成为纵容错误的借口;不追着跑,不把晋升速度当坐标,不以权力大小论成败,沉下心下真功夫、干真业绩;敢对着干,不因“可能得罪人”而沉默,看到群众利益受损时敢发声,遇到决策跑偏时敢提醒,在该碰真较硬的时刻亮剑,在该挺身而出的地方担当。
这些看似不合时宜的“棱角”,是敢闯敢试的锐气、坚守原则的正气、不改初心的底气。只有在浪浪山的磨砺中褪去小妖的怯懦,炼出“大圣”的筋骨,才能活成自己心中那个无所畏惧、不负初心的“大圣”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