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哆啦A梦的留言本’,读者的任何建议,都会被满足,有求必应。”有博主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地图书馆留言本的故事,引发网友广泛点赞。
这本貌似普通的留言本,翻开却大有乾坤。有留言称“水质不行”,图书馆回复马上检测,并附上了好几页检测报告;有小读者留言,“卫生间老是没纸”,图书馆回应已解决,各层服务台也能随时领了;有中学生吐槽有小孩子吵闹,图书馆回应将加强巡逻……留言笔记或工整或稚嫩,涉及图书品类、灯光亮度、插头多寡等细节事项;图书馆皆无一例外认真作答,还会把留言分门别类收集起来,将共性问题“广而告之”。在网络时代,这看起来有些古早的方式,却直观反映着图书馆对读者的尊重和用心。
说起来,许多公共空间都设有留言本、意见簿等,不少还借助了网络技术从线下走上了云端。但不少一笔一画写下的建议,从来无人问津,直到积满灰尘……还有很多意见提交了,得到的都是“您的意见已知悉”之类千篇一律的模板回应,同样再无后续。与之相较,上述图书馆的意见反馈渠道极为通畅。“正视意见—讨论研究—回应反馈”的过程,亦是提升服务、优化工作的过程。
“本子不是许愿池,我们件件有回应,但确实难以做到件件能落实。”面对好评,副馆长这番冷静直言,确实点出了公共服务的特点。公共服务,说白了就是与人打交道做工作,人群多样,各有特点,需求自然也就众口难调,如空调温度、设施配置等,确实存在冲突,不少事情很难办得让所有人都满意。但“难以解决”不是漠视意见的借口,看见问题,努力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沟通,同样很有价值。就像此次留言本所收获的关注一样,当公众感受到负责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即便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也会对相关工作报以更多理解和支持。
细节里往往藏着做好服务的方法论,用好小小留言本,同样体现着治理的精度,见证着服务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