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报道某地老旧小区改造中,有的前任干部在交接时,不仅整理出详细的居民诉求台账、施工方责任清单,还附上了自己总结的“沟通技巧手册”,甚至带着新同事逐户走访说明情况。这种“送一程”的担当,让项目无缝衔接,提前一个月完成改造,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交接的核心在于接得住、推得动、干得好。一份合格的交接,应当能够清晰列明未完成事项的进度节点、涉及的协作关系、可能遇到的阻力及应对建议,让接手者能快速进入角色。
假如工作交接草草了事,上一任干部把关键数据“锁在抽屉里”,协调渠道“藏在肚子里”,留下一堆“糊涂账”,既耽误工作推进,影响群众利益,也会削弱政府公信力。这本质上是部分干部的责任意识缺失和官僚主义作风所致,缺乏对工作的长远考虑和系统思维,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相符合。
交接工作规范顺畅,既是避免资源浪费与决策失误,更是确保工作不断档、服务不降温的有力之举,关键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交任务接责任,既要以“清单式管理”厘清任务边界,明确未竟事项的阶段性目标及完成时限,也须规范交接流程,通过书面备案、双向确认、责任追溯等机制,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或“旧官一走了之”。二是交问题接思路,工作交接应包含问题诊断与策略供给,系统梳理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分析成因并适当提出可行性建议,确保政策举措经得起实践检验。三是交资源接方法,真正的交接应秉持“送一程”的胸怀,将资源网络、方法论乃至教训心得真诚托出;同时需畅通过渡期协同渠道,通过短期指导、联合办公等形式确保资源不断链、方法不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