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莫用“算力”替“脚力”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08 11:49 作者:任文皎

一键生成日报周报初稿,三秒实现自动归类分析,群众咨询即刻智能应答……当前,AI浪潮席卷而来,各行各业竞相拥抱,不少党员干部也站在了应用前沿,常借助AI提升效能。然而,在AI成为可靠“助手”的同时,也须警惕形成“有事就找AI”的思维依赖,莫让“算力”替代了躬身前行的“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赋能本应如虎添翼,但少数干部将AI视为“万能钥匙”,渐渐将“工具”当作“双腿”,以为动动手指、点点屏幕就能找到真问题、给出实对策,久而久之,习惯了算法投喂,沉不下心调研,出现了足不能行、脑不能思的本领退化。种种“指尖功夫”,归根到底还是存在思想惰性,陷入“工作止于表面、落实浮于形式”的认知误区。“算力”可借,“脚力”难代。真正的决策智慧、扎实的工作成效,归根结底源于“身入”更“心至”的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涵养务实作风,做到善用“算力”而不囿于“算力”,自觉走出“云端”、沉到一线,避免真问题被屏幕挡住、脚步声被键盘声替代,用实打实的思考与调研把工作做到位、抓到底。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AI虽能提供标准化的数据分析,却无法传递群众话语中的弦外之音;虽能秒读海量数据,却难解百姓眉宇间的万千期待。党员干部唯有躬身向下,让脚步深入街巷阡陌,让身影融入万家灯火,才能触摸到最真实的脉搏,倾听到最本质的心声。身影要常,让深入群众成为工作本能,常在街巷阡陌、万家灯火中倾听民声,在常来常往中建立真感情,成为群众信赖的熟面孔、贴心人。用心要深,精准体会心声,与群众同聊一个话题、同想一个问题,从家长里短中识别群众真实需求,在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中细察群众未诉之难,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自己的“上心事”,用脚步丈量出民意的厚度。

关起门来“算”不如推开门去“干”。黄沙漫卷处,“四有”书记谷文昌以调研为刃,躬身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发展生产,在人民心中竖起不朽的丰碑;兰考盐碱地,“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长年跋涉田间地头,用竹竿丈量风沙,用铁锹挖开盐碱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党员干部要把解决真问题、干出真业绩当成第一目标,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一线主动调研。在泥土里发现真问题,优先迈向矛盾集中点、呼声强烈处,沉下心蹲点“解剖麻雀”,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苗头看趋势,全方位、多维度地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在脚步中找到好答案,邀群众评议、受群众监督,问差距、问实效,多方比较、相互印证,让问题的演变脉络、内在逻辑、因果关系清晰起来,努力找到最优路径、最佳答案。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