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不要刻意搞开会传达不过夜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08 11:36 作者:周磊

阅读提要

用传达会议开得早、声势大,代替落实快、落实好,就是形式主义和懒政思维作祟。少一些连夜传达的表演,多一些一竿到底的实效,才能让基层干部从无效会议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上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严格精简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其中指出“对上级精神不刻意搞开会传达不过夜”。这一规定直指基层深恶痛绝的“会海”顽疾,彰显了党中央整治会风、改进作风的坚定决心。

开会本是传达精神、部署工作的重要路径,价值在于凝聚共识、推动落实。把握节点适时召开会议,可以防止问题滋长,避免贻误机遇,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会议贵在精而不在多,重在质而不在量。不论轻重缓急,不看具体内容,片面追求“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看似态度坚决、落实有力,实则容易陷入“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怪圈。有的单位接到文件后,马不停蹄组织开会,全然不顾是否扰乱基层工作节奏;有的为显示重视上级精神,深夜召集“紧急会议”,要求无关人员列席充数,不少人“开会就是为了等散会”;有的把“不过夜”当作政治表态,层层召开会议,内容高度雷同,同一事项反复议、议而不决;还有的为应付检查,以会议记录、照片为证,最后是虎头蛇尾、不见下文。用传达会议开得早、声势大,代替落实快、落实好,就是形式主义和懒政思维作祟。

基层情况千差万别,部门职责各有侧重,精神传达要防止“上下一般粗”的空转虚耗,一味追求“不过夜”而仓促传达,往往会停留于简单“复读”,导致精神理解碎片化、所提措施悬了空。不刻意搞传达不过夜,绝非故意“慢半拍”或“不理会”,而是向“把开会当落实”等花架子果断说“不”。在及时接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发展定位、部门主责主业、群众现实关切,留足必要时间把精神吃透,进而提升传达的精准性、增强落实的有效性。

早在1984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就提倡:“说短话,开短会,发短文件,能当机立断的事,就不要推诿扯皮;能三四个人面议的事,就不要找一帮人作陪;开半小时会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开一小时的会。”开会不能搞“一哄而上”,会议规模能小则小,开会时间能短则短,会议的价值不在于开了多少、开了多久,而在于解决了什么、推动了什么。

开会本身并不等同于落实,不能把宝贵时间浪费在烦苛而无实效的会议和讲话上。让基层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其实也是在降本增效。提倡开短会,不是为短而短、为少而少,相反,它要求会前充分调研、准备扎实,把问题摸清、对策想透,会时直奔主题、言简意赅,会后跟踪问效、一抓到底,确保议定事项落地生根。

会议不在多,务实则灵;讲话不在长,管用则行。“已制发文件的工作事项原则上不再专门开会部署”“只安排与会议主题密切相关的单位参加”“主要负责同志讲话或者会议主报告不超过1小时”……对精简会议严格划出红线,就是要让形式主义无所遁形。少一些连夜传达的表演,多一些一竿到底的实效,才能让基层干部从无效会议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上去。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