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谨防数字形式主义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8-07 10:04 作者:王琛

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对干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干部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治理水平。同时,需谨防陷入数字形式主义。

数字形式主义在基层实践中呈现多重面孔。比如,将数字化等同于“电子化”,仅满足于流程线上化,却未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数据治理沦为表面文章;再比如,过度依赖智能系统,忽视对业务本质的把握,技术依赖诱发“本领退化”……这些现象的根源,既有将数字化视为“政绩装饰”的思想认识偏差,也有考核指标单一、培训滞后等问题,更暴露出少数干部数字素养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现实矛盾。

破除数字形式主义、锻造过硬数字素养,核心在于持续加强干部能力建设。这绝非要求人人成为技术专家,而是要依据岗位职责、业务领域,锤炼与之匹配的数字能力。

一刀切式的培训是资源浪费,也是形式主义的温床。唯有按需施教、精准滴灌,才能让各层级、各岗位的干部都拥有趁手的“数字工具”。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数字化战略眼光和数据决策能力,善用数据洞察规律、优化政策,做到洞察趋势、驾驭全局。管理层干部应当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和系统整合思维,推动打通数据壁垒、优化业务流程,确保技术应用与业务需求无缝衔接、产生实效。基层干部则需掌握数字工具应用和数据基础处理能力,熟练运用平台解决具体问题、回应群众诉求。

数字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要引导干部将数字素养的锤炼嵌入日常工作的“肌理”之中,在“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中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压力倒逼下,将数字思维内化为业务本能,数字技能转化为治理智慧。扭转政绩观偏差是治本之策。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降低对“建了多少系统”“搞了多少APP”的表面考核权重,旗帜鲜明地将“数据是否跑通”“流程是否精简”“成本是否降低”“群众是否叫好”作为衡量数字化成效的核心标尺,引导干部将精力真正聚焦于数字化改革实效上。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