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财政资金岂能沦为“唐僧肉”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25-07-30 09:30 作者:牛少杰

近日,河南平顶山就“鲁山县花费715万元修建牛郎织女雕塑”事件发布情况通报。经聘请第三方工程咨询公司对该项目重新核算,核定结算造价为2071949.29元,虚高原价两倍有余。在各地都在过紧日子的背景下,财政资金却被当成“唐僧肉”、利益方的“提款机”套取,着实令人愤慨。

事件背后是决策程序混乱和监管全程失守。问题项目从筹划到建成层层闯关,通报中明确指出当地县委、县政府决策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但这是官商勾结蓄意为之,还是监管单位无意失察,并未提及。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更存在先建后招、围标串标的问题。有不少网友感叹,真不知道类似的项目到底还有多少。

从有关部门和媒体披露的情况看,该事件确非孤例。近年来,在审计、纪检、财政等多部门协同治理下,财政支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但造假骗套、挪用挤占财政资金,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仍屡禁不绝。不久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有的地方将跑步机、杠铃纳入“先进教学及科技设备”清单申报项目;有的地方不补齐农村学校学生食宿短板,却斥资380多万元为另一所学校购置190株黄葛树、银杏树……手段五花八门,影响十分恶劣。

财政资金本应用于谋划发展和改善民生,在当前各地财力紧张的形势下尤其要提升支出能效,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把财政资金当成“唐僧肉”骗套、挥霍,不仅触犯法纪、损害政府公信力,更会影响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劳民伤财,令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亡羊补牢犹未晚。针对骗套、挥霍财政资金,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各地应强化排查审计,严肃惩处、严厉打击,也应举一反三、以案促改,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查漏补缺、健全机制,保障每一笔财政资金支出都能达到预期。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