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焦桐树下悟政绩观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07-12 11:47 作者:何晓

大力弘扬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让更多的“焦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以更茂的“枝叶”、更浓的“绿荫”,推动政绩成色更高、含金量更足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61年前,焦裕禄亲手栽下的泡桐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焦桐”也成为了焦裕禄精神的象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当学习弘扬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做到心中有民、造福一方。

正确的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为政者能以德化民,则民之向化,犹风吹草伏,相率从善。揆诸现实,各种有违“焦桐”成长规律的现象仍然存在,有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的唱功、演技,有忽略资源禀赋、自然规律求新求特求异的水土不服项目,有孤注一掷的“豪赌”,有数据造假的“注水”,有从“车轮上”到“指尖上”的各种形式主义,甚至有造势一时、贪大求快的堆盒造景。凡此种种,背离“焦桐”精神,只会坏了风气、坏了事业。

睹树思人。黄河边上,风沙遍野,焦裕禄强忍病痛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整治“三害”。“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昔日一幕幕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要从焦裕禄的“三股劲”中多悟从政之道、多修为官之德,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面对歪风邪气,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焦裕禄的“十不准”,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始终牢记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始终敬畏权力、用好权力,自觉防范政绩冲动、远离政绩焦虑。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要做“正功”求政绩、用“正绩”树政绩,少一些自我设计,多一些埋头奉献,用一件件纾困解难的实事、一项项惠民利民的举措,赢得群众称赞,赢得群众认可。常怀向群众学习之心,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把基层情况摸实摸透,确保开出的“方子”能用、管用、好用。坚决摒弃“等一等、看一看”的观望思想,接到任务就动手、扛起担子就上路、行在途中不停步,多一些田间地头的泥土味,多一些工厂车间里的汗水味,切实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只争朝夕、接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传承焦裕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真功夫,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践行时代担当,以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之态,多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之举,答好“既要、又要、还要、更要、尤其要、特别要”这道多选题、必答题,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更大业绩。

让“焦桐”常青。1963年,焦裕禄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了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要大力弘扬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推动焦裕禄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更多的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指数”“幸福指数”“安全指数”,让更多的“焦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以更茂的“枝叶”、更浓的“绿荫”,推动政绩成色更高、含金量更足,让一株株无言的“焦桐”迎风挺立,使一棵棵不语的“焦桐”造福百姓。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