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抢险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强调,要在防汛救灾抢险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在防汛救灾抢险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要用好防汛一线“试金石”,最大限度把干部识准察深,真正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真金”选出来、用起来。
防汛救灾一线“战场”,是锤炼干部意志、检验干部担当的“考场”。要围绕新时代斗争精神、斗争本领的内涵要求,细化规范标准、量化评价细则,让干部干有方向、组织考有准绳。重点看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是只表态不落实,还是不折不扣抓落实;在担当精神方面,是不敢斗争、不愿担当,还是冲锋在前、知重负重;在宗旨意识方面,是漠然置之、不闻不问,还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工作能力方面,是措手不及、顾此失彼,还是组织有力、指挥得当。
干部在防汛救灾抢险中的表现如何,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实地走访受灾群众,善于听话里有话的“弦外之音”、欲言又止的“潜台词”,学会“正话反听”“微言重听”,掂量出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真实分量。要把了解干部的“探头”延伸到防汛一线重点环节和关键职能部门,通过实地查看、列席各级防汛救灾有关工作会议、“互联网+”、督查暗访等方式,动态观察干部真实表现,注重了解干部的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
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要建立防汛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会商研判机制,坚持把日常表现与应急担当、工作部署与工作推进结合起来,全面分析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真正把干部的贡献度和作用发挥情况甄别清楚。把那些在防汛一线中能扛硬活、打硬仗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坚决调整那些不愿负责、不敢担事的干部,对临阵退缩、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真正树立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