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痕迹管理要适度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05 15:58 作者:王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解决实际问题,徒增基层负担,干部群众深恶痛绝,“过度留痕”就是其典型之一。

“留痕”也叫“痕迹管理”,本意是指在工作中通过保留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监督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我们经常说“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工作痕迹化原本有助于还原工作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然而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却把“好经”念歪了。有的层层加码、事事留痕、处处留痕;有的到群众家走访,大量时间用来让群众配合拍照、填表;还有的以“痕”为标准,摆好样子、做好架子,“补痕迹”“造痕迹”“美化痕迹”……一番操作下来,“痕”是留下了,但“绩”却没有创造出来,“效”也没能取得。

过度留痕现象何以屡禁不止?一方面在于一些上级部门检查考核时脱离实际,评比时注重形式,检查时依赖台账,开会多、研究多分值就高,对工作的结果反而不太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奉行只唯上不唯实的政绩观、权力观,唯“领导重视”而行事,将群众利益诉求抛在一边,不切实际地要求所有工作环节都有痕印证、有迹可查,可谓本末倒置。过度留痕乱象,占用了基层干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真正的群众工作,必须坚决反对。

摆脱“痕迹主义”,关键要树立“不重形式重实效”的工作导向,建立科学的检查考核机制,不以痕迹论英雄,不靠台账评优劣,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以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干部真担当、真作为,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基层干部要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克服懒政、惰政思维,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把更大精力花在田间地头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有更多时间思考推动工作,真正把服务群众的“痕迹”留在群众的心里。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