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欣/绘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最终都要依靠基层干部穿针引线、落到实处。当前,随着中央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基层负担明显缓解,但一些隐形变异的形式主义仍然存在,一些基层干部被形式化工作牵绊住了手脚,抽不出时间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迫切需要从这些新形式主义中抽身出来,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抓工作落实。
曾有基层干部反映:基层不是怕开会,而是怕开和自己关系不大的会、不管用的会;不是怕发文,而是怕发内容空洞的文、层层配套发来的文;不是怕检查考核,而是怕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侵占了做好本职工作的时间。基层干部的优势是离群众近、熟悉基层情况,工作重心不应落在文件报表、陪同迎检上,而应指向基层群众。
上级部门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与基层共同分析问题、合力完成任务,而不能以“压实属地责任”为由转移任务、推卸责任。要主动听取基层干部的反馈,对确属于走形式、重复性的工作,做到及时删减调整或合并。要明确考核的关键指标,把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出实效和群众满意认可作为考评的重要标准,让指标设置更贴近基层实际。要注重把考核放在平时,多以“四不两直”调研暗访,不走“预设线路”,不搞“层层陪同”,不大范围索要台账资料,直插一线和现场、多见具体人和事、多听群众意见建议,深入实际掌握实情,做到“多帮忙、不添乱”,切实减轻基层考迎评负担,真正让基层干部放下包袱、心无旁骛、轻装上阵,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群众、推进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