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为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特性指明了方向,包容性也道出了立身处事法则的真谛。人要讲包容,就要做到胸襟开阔,这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接触中必然涉及胸襟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是对共产党员的考验和检验。
古语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容”指容受、容量,有空间才能有容量,有容方能成其大。“有容”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一种生存智慧。它是在承认并尊重个体及社会差异基础上调处自我与他人关系、寻求社会和谐的一种道德自觉,但这不是故意纵容或作无原则的妥协。“有容乃大”告诉人们立身行事尤其是为官理政,要心胸开阔,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宽和对待不同事物,就像大海接纳无数江河细流一样,这样才能养成深厚的品格,成就伟大的事业。
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具有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宽广胸襟。有相当高的思想境界,有一定觉悟的党员领导干部,往往是胸襟开阔、虚怀若谷,善于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形成发展的合力;又能够心胸宽广,坚持五湖四海,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毛泽东同志用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因此我们党海纳百川、群英荟萃。邓小平同志在向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政治交代”时也说过这样的话:“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胸襟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
人是要有点境界的,境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胸襟上。清代学者张潮,把人生的境界比作“看月亮”。第一种境界是窗内观月,在屋子里面看月亮,视野受限。第二种境界是庭中望月,天地变得开阔,胸襟气象为之扩展。第三种境界是台上玩月,站在高台上与月亮对话,因为格局视野不同,境界也为之升华。为人处世既要积极学习别人的优势长处,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也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思想境界应该更高远,胸襟气象应该更宽广。孔繁森同志讲“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的境界是爱人民。”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修炼开阔的胸襟,注重修身养德,不断提升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