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倒查“政绩工程”“新形象工程”,释放出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纠治不正之风的强烈信号。当干部就要好好干事,就要创造实绩。凡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导致一任政绩几任“包袱”、前任政绩后任“债务”,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与正确政绩观背道而驰。
政绩亮不亮,不能只是经济指标说了算;政绩好不好,也不能领导满意就是好。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上任伊始的干部,由于太想政绩“出彩”,最后酿成“政疾”。有的统计造假、谎报虚报,违背事实搞“数字政绩”;有的大张旗鼓、兴师动众,不惜代价搞“面子工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之所以政绩变“政疾”,是党性不强、定力不够所致,是功利主义、虚荣之心作祟,是改革的“绊脚石”、发展的“拦路虎”、前进的“中梗阻”,必须坚决杜绝、及时纠正。
“形象工程”最终损了形象,“面子工程”只能丢了面子。见到泡桐,就想起谷文昌;看到绿林,就怀念起杨善洲。他们常念“农桑苦”,善闻“饥冻声”,时时刻刻为百姓谋,而不是事事处处为个人计,展现了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的崇高魅力。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党员干部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而是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做好事不慕虚荣,干实事不务虚功,努力将群众的一个个急难愁盼转变为一张张民生“幸福清单”。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靠的是耐力,凭的是定力,比的是实力。作秀不如好好做事,要杜绝“造盆景煞风景”“有面子没里子”,把握好稳和进、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等关系,既管好脚下一亩三分地,又坚持全域发展一盘棋,绵绵用力抓、久久为功做,不断积小成为大成,集优势为胜势。造势一时不如造福一方,要杜绝“雷声大雨点小”“唱功好做功差”,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敢啃“硬骨头”、勇征“腊子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为后任打牢基础,多为后代积累财富,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