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让青春沾点“土味”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05-24 10:18 作者:张文静

年轻干部是干事创业的新生力量。然而,部分年轻人步入工作岗位后,对下基层锻炼、与群众沟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萌生退意。基层是年轻干部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只有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多沾染一些“土味”,方能心中增底气、手上长本领、肩上能担当。

嘴里多讲“土味”话。“土话”是了解群众、打开心门的金钥匙,是与群众快速打成一片的“粘合剂”。年轻干部要经常与群众同坐一条“矮板凳”、共乘一片“树荫凉”,在面对面交流中察民情晓民意解民忧。为群众讲解政策要“接地气”,少讲“高大上”、多唠“家常嗑”,善举例子、多打比方,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把党的惠民政策讲进群众心坎,获得群众的真心理解与认可。

脚上多沾“土味”香。年轻干部大多拥有高学历,思维敏捷、思想开放、朝气蓬勃,但因缺少基层工作经历,对基层缺乏深刻生动的理解。脚下有泥知冷暖,想“读懂”基层,必须脱掉皮鞋走“泥路”,坚持背包下乡、走村入户,多往“偏”“远”“险”的地方走,锤炼一双栉风沐雨、不知疲倦的“铁脚板”。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微实事做起,多关心群众冷暖、多解决群众难题,在一线走访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心中多含“土味”情。现实工作中,有的年轻干部把下基层当做积攒履历的“镀金池”,急功近利,心不在焉;有的把下基层看成“短期行为”,走过场、装样子;有的抱怨基层条件差、困难多,挖空心思去上级机关。基层一线越是情况复杂、问题丛生,越能锤炼年轻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意志品质。要敢于跳出机关的“舒适圈”,乐于投身广袤的基层大地,心中装着“鱼水情”,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入手,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以工作实绩赢得群众“五星好评”。

(作者系内蒙古宁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