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29 10:38

暮春时节,万物葱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城重庆,走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察看小区改造和便民服务情况。看到社区焕然一新、井然有序,他亲切地对社区居民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现代化的内涵很丰富,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发展。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也可以从不同维度提出很多评价指标,比如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城镇化率等。总书记为何特别强调“民生为大”?仔细品读,其中蕴含深意。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使命决定的。我们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份初心一以贯之、始终不渝。如今,亿万中国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实现从温饱不足到衣食无忧、从物资匮乏到物阜民丰的伟大跨越,这正是党的初心使命最生动的表达、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活的注脚。

从动力支撑看,也只有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现代化才能顺利推进、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归根结底要靠人去推动。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极大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纵观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可以看到,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就容易导致城乡失衡、贫富分化,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发展难以持续。这充分说明,偏离民生导向的现代化,是走不稳也走不远的。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到地方考察,从城市社区到农家院舍,总书记走到群众身边,对吃穿住行等民生小事总是格外关心,桩桩件件都问得深、看得细。“民生为大”里,映照着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也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又有了更高的憧憬,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这对我们更好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既积极作为又量力而行,科学谋划、务实推进。一方面,要找准群众需求。深入群众中调研,精准掌握他们的发展期盼和需求,厘清哪些立马就能干、哪些还有困难,排出优先序,根据已有的资源禀赋,重点先做好那些现阶段群众反映最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成效的实事。另一方面,要做实民生实事。民生工作直接跟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定了要干的事,就要扎扎实实做好,办一件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干,让老百姓真正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新征程上,我们要着眼民生之“大”,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将一个个小而美的愿景化为现实,奋力拼出中国式现代化可观可感的壮阔图景。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