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以“绿美”为富民底色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03-20 11:54 作者:蔡相龙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利器。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能够有效促进构建多方共谋、共建、共管的治理体系,推动绿色发展,让好山好水呵护乡土、滋养百姓。

构建高效有力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关键在于强化组织凝聚力,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上级党委站位全局,加强组织领导,在机制建设、人员组织、工作部署、政策资金上协调统筹,下好“一盘棋”;基层党支部应聚焦本地实际,强化网格组织体系功能,当好稳步推进的“施工队”;广大党员需立足履职尽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各方面,时时处处争作表率、勇当先锋,积极引导和带动群众激发参与热情,持续为生态环境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同时,还可以广泛采取“结对子”等方法,密切联系乡村企业、农业合作社、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经常性开展各类共建活动,解决人才、资金缺乏等难题的同时,增进乡情,吸引更多返乡创业力量。

深入持久纵深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做强做大生态经济“蛋糕”,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新动能。应运用系统思维,在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同时,还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绿色经济生态上下功夫,实现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夯实责任担当,着眼扭转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人居环境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重点,促进产业兴旺,加大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力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善于创新发展思路,选取有资源条件的乡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以“美丽名片”换来经济效益的“致富名片”,努力建成百姓富与生态美相得益彰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