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辽宁省完成40多个省直部门440个事项的《办事不找关系指南》编制工作后,该省各级政府部门也跟进推出《办事不找关系指南》。笔者注意到,“指南”中均列举了窗口办、掌上办、网上办、咨询热线等具体路径,每个事项对应一个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即显示该事项的办理指南,让群众和企业交口称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办事不找关系”,处处体现公平公正,时时提供优质服务,这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办事先找关系”风气盛行,破坏了社会的正常规则,有时候甚至是有失公平,这种现象也折射了地方政府部门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缺位”“错位”问题,在职能转变、制度完善、权力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当然,仅仅依靠一纸《指南》,就指望彻底疏通办事中的堵点和难点,还是有些理想主义。就像媒体评论的,“再全的指南也有‘指’不到的地方”。要实现“办事不找关系”的全覆盖,需要从制度设计的角度规范并理顺办事审批的流程,监督好权力变现的空间,这是一项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完成的工程。政府要监督好权力,真正实现“能办的事”不需要“找关系”也能办成,“不能办的事”即使找再好的关系也“办不成”。对于办事者而言,则需要树立“办事不找关系”的意识,杜绝“办事找关系”行为。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有把政府分配资源事项拿到阳光下晒的制度安排。一方面,缩小自由裁量权的空间,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另一方面,严格监督管理,加强决策流程、节点管控。对社会反映的办事痛点,诸如不给好处不作为,给了好处乱作为等,有必要强化责任倒查机制,不求一蹴而就,但求久久为功。
只有将“办事不找关系”的理念制度化、常态化,才能真正打造一个公平、透明、规范、有序、安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和个人在此环境中安心创业、安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