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指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也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要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刹住通过数字化手段变相加重基层负担的歪风邪气,减少基层干部在数字时代的无谓劳动,让广大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据12月19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各地方、各部门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开发建设了一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旨在利用信息技术,让沟通交流更便捷,让工作开展更高效。但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简单地以基层干部在政务APP上活动的频率和表现为标尺,聚焦“指尖功夫”,出现了应用软件开发过多过滥、强制使用、滥用排名、过度“留痕”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广大基层干部对此深恶痛绝。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能停留在“指尖”,得从根源入手,从线下改进工作作风入手。众所周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虽然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的表现,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要把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作为纠治“四风”的重要任务,对大搞形式主义的领导干部,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督促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减负工作负面问责清单,坚决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增能。
“指上深入”,不如一线身入。刹住“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歪风,给基层工作人员“松绑”,要对工作群和相关政务平台进行彻底整治,让基层干部从手机中解脱出来,到基层去、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让基层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时机就会反弹回潮和隐形变异。要建立健全问题发现、案例移送、责任协同等机制,用好用足专项整治、技术监测、典型案例等工作成果,推动实现主体责任、属地监管责任、监督责任的贯通联动,常抓不懈、严抓不放,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从根本上彻底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