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切莫简单“以帽取人”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12-13 11:22 作者:杨航

近年来,“人才争夺战”持续升温。然而,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闪亮标签”、过度追求“高大上”,最后陷入人才浪费怪圈。引才不应简单“以帽取人”,只有把握需求导向,精准靶向引才,才能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建功立业的双赢。

人才引进,以用为本。院士、博士、教授等重点引入对象,往往名气大、学历高、职称高,但是若地方缺少与之相配套的产业或科研载体,往往导致人才无用武之地。引才不能简单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要突出需求导向,厘清人才分类,根据本地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求贤揽士。要建立并完善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清单,通过调研掌握人才“库存量”和“需求量”,量化、细化引才方向和类型,实现精准引才。

本土人才是本地发展的“潜力股”。有些地区出政策、砸重金、拼条件争抢“海归”,却忽视了对本土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陷入“外才”难引难留、“内才”不看不用的尴尬局面。引才要摸清“家底”,建立本土优秀人才信息库,摸清人才从业情况、专业技能、人员流向,全面掌握本地人才现状。要聚集乡贤、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本土人才资源,使出“亲情招”,打好“乡情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家乡发展。要适时举办“职业大比武”“岗位大练兵”、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让有技术活的人才走向台前,把有干劲的人才选出来,为产业兴旺添满柴、蓄满力。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当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引进、轻使用”现象,把人才引进来,却没有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白白浪费了人才资源。要做好引进人才的“后半篇文章”,通过订单式培养、精细化培训、导师制帮带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防止人才沦为“庸才”。要有的放矢将资源倾斜于人才,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载体、创新平台,使人才的创造力得到充分涌流。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推行“揭榜挂帅”,在挑重担、接重任中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激发人才潜力和活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