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向基层、向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开展得好不好、成效怎么样,关键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没有提升。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实”的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关键小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沉一线访民情,把小事办实。听民声、察实情,是办好“关键小事”的“准星”。只有主动带着感情到群众身边,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掌握用好第一手鲜活资料,方能办成惠民利民的暖心实事。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就是工作的出发点。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四下基层”为抓手,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将自己置身于“烟火气”中,多去群众意见大、矛盾集中的地方发现难点痛点,记录有温度的“民情日记”,绘制有广度的“民情地图”,建好有精度的“民情台账”,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情、心中有责。
攻难点解民忧,把小事办好。“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现实生活中,倘若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绕道而走、久拖不解,不仅化不了“硬疙瘩”,还极易导致小问题变大问题,伤了群众的心。党员干部要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顶”,紧盯入学、就业、就医、养老等具体细微的民生实事,完善制度机制,分类制定清单,对马上能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对历史遗留或“老大难”问题,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让群众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变化。
当表率树新风,让好事长久。办好“关键小事”,关系党风、政风,折射干部作风,不是“一阵风”,更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党员干部要践行正确政绩观和群众观,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观念,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用心投入、用情服务、用力做事。多在如何办得长远、形成长效机制上勤于思考、总结复盘,多在实效上下“绣花功”、少在形式上摆“虚架子”,持续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办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