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最近的“秋招”,李敏很是受伤——即将从北京某985高校研究生毕业的她,连续被几家心仪的企业拒之门外,“因为我本科毕业于一所普通院校”。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像李敏一样,在就业中因第一学历受挫的人不在少数。(据《法治日报》10月20日报道)
招聘时看毕业生的第一学历本身并没有错,但戴着有色眼镜看第一学历,甚至把第一学历当成永远的身份标签,就损害了就业者的平等就业权,而且容易造成人力资源错配,给用人单位带来潜在损失。
学历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类型和程度的资质证明,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以第一学历对人进行综合评价,狭隘且偏颇。
消除第一学历歧视,需要在制度层面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有关方面应通过畅通举报维权渠道、派员检查抽查等形式,对用人单位招聘中的公正性进行严格监管与审查,看其是否遵循就业公平原则,引导用人单位平等对待每一名求职者。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则要树牢唯才是举的用人观,多方面考察求职者的能力,而非片面以第一学历论英雄。广大毕业生在遭遇就业歧视的时候,也要敢于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相信通过多方合力,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一定能保障广大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