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第二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大多处在改革发展的一线,与群众联系更密切、面对矛盾问题更复杂、人民群众期待也更多样,必须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回应群众期待。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解决”永远比“解释”更有说服力。实际工作中,少数地方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只一味解释,不尽力解决,不仅寒了群众的心,也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把更多功夫下到满足群众期待、解决群众问题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解决问题要有将心比心的态度。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面对群众诉求,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还是将心比心的态度,不仅体现作风,更检验党性。如果能从思想深处重视问题的解决、端正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就有了千方百计找方法、千辛万苦破难题的内生动力。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繁而推脱,锲而不舍地把问题解决彻底。
解决问题要有马上就办的速度。问题是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反映,越早解决越主动,越晚解决越被动。当前形势千变万化,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异常复杂,针尖大的窟窿也能透过斗大的风,如果不能雷厉风行、紧抓快干,矛盾就会越积越多,问题就会越来越大,容易出现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不良后果。对一些受目前条件所限、短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因认识存在局限、产生误解的问题,耐心地向群众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十分必要,但行动不能止于解释,面对问题要马上就办,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处置,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无形之中,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风险、单一问题酝酿为系统风险。
解决问题要有办就办好的力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解决也不是一日之功。要坚持“常”“长”并重,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收集民意诉求、长效化解决矛盾问题,既立行立改抓具体问题落实,也常态长效建矛盾化解机制,力争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要坚持精益求精,高质量解决每一个问题,尤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决不能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要把质量标准贯彻到解决问题的始终,确保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