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信任是最大的尊重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10-19 10:07 作者:吴静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科技创新人才搭好台、多支持,才能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对科技创新人才少打扰、真信任,使他们身心自由地投入科学研究,才能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创新人才最需要的是“用武之地”。增强产业基础,提升人才承载力,推动科技创新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能实现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要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构建“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良性循环,形成产才融合聚变生态。同时,要优化人才服务,打造“一体化”帮办、“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等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搭建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帮助科技创新人才解决攻关、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燃眉之急”,消除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古人云:“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做任何事情,心志不分散,方有所得。数学家陈景润钻研“哥德巴赫猜想”,废寝忘食,两耳不闻窗外事;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两弹升天惊大漠”……专注与毅力,是科研工作者的成功之道。如果整天“蹲在会上、跑在路上”,或是采购、财务、统计“一身兼”,或是背上沉重的KPI,科研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要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零零碎碎的非学术杂务,配备行政辅助人员帮助处理;林林总总的非学术会议,能不参加就不要求参加,让科技创新人才把全部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中。要树立“非必要,不打扰”理念,不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研究,为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完全沉浸于科学海洋、充分享受潜心科研乐趣的宽松环境。

信任是对创新人才最大的尊重和激励。有这样一个事例:华为高薪招揽的一名俄罗斯数学家,入职十几年都没有特别贡献,被领导和同事们认为是“骗子”,但任正非坚信他是有特殊才能的人,这名俄罗斯小伙子后来突破3G算法,从而奠定了华为在通信领域的核心优势,华为由此逐步超越竞争对手。如果说科研成果是“一朝分娩”,那么科学创新就是“十月怀胎”。创造性的工作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经受不住“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等不到“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辩证看待科学研究中的失败,给予科技创新人才最充分的信任,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励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