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坚持开门搞教育是主题教育的题中之义,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愿不愿听取群众意见、会不会征求群众意见、能不能听进群众意见是关键。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经常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到一线才能获得真实情况。然而,一些党员干部虽然能够在基层一线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但听到群众对一些工作成效提出不同看法时就“愁上眉头”,对一些工作推进提出不同建议时就“难上心头”,不是以积极心态去正视、面对、回应,而是以消极态度绕道、推诿、回避,将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简单登记后就束之高阁,没了回音、断了下文。听不进群众“异见”的重要原因,在于干事创业的底气和担当不足,根源还是群众观念树得不牢,政绩观出现偏差。毋庸置疑,不愿、不敢、不善听群众“异见”,甚至出现“防民之口”“堵民之语”“避民之难”的现象,都是与开展主题教育初衷背道而驰的错误行为,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需要党员干部力戒,对群众“异见”真心找、诚心听、用心办,把为民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践行初心体现在服务实效上。
群众“异见”犹如一面“镜子”,反映着基层实情,体现着群众期待,折射着优劣得失。“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听得进诤言、谏言和谔言,才能多一份清醒和冷静、理性和自觉。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一竿子插到底,多深入到群众意见多和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以解决基层堵点痛点难点为出发点,听得进基层“杂音”,更听得进群众“异见”,容得下别人“找茬”“挑刺”。要坚持把深入群众听“异见”当作大调研、大学习、大提升的方法,当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机,对群众“异见”进行细致调查、分析和甄别,切实从中梳理归纳出“真知灼见”。要坚持从深化作风、优化服务着手,快速主动有效处理“异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变群众“异见”为干群共识,为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凝聚强大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