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评判玉石和木材都必须经过时间沉淀,进行审慎权衡考量,考察识别干部也要拉长周期、重在平时,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把识人察人深度嵌入工作一线,提高选人用人辨识度精准度。
过滤包装宣传看真作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评判干部,不能因为有的干部提高调门表态多、套用新潮流包装多、抢占新闻媒体露脸多,就给予他们过多关注。如果只顾坐而论道、忘了起而行之,那么再精湛的文字、再精彩的讲话,也不过是买椟还珠。对干部的考察和识别,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就擅下结论,多一些侧面了解、多一些多角度印证,由表析里,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把那些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只会“表功”不会“建功”的人挡在门外,把那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干部发现和使用起来。
贴近群众看真口碑。工作干得好不好,只有人民群众是最终的裁决者和最后的评判者。对干部的评价,如果不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就慌忙定论,势必失去其权威性和公信力。要走好群众路线,一竿子插到基层,在与老百姓的漫谈交心中,给干部的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实效以准确评分;在细察乡语口碑、倾听百姓冷暖中,使干部的画像由宏观变微观、由抽象变具体,使那些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孺子牛”式干部凸显出来。
经过历史沉淀看真业绩。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有的干部内心深处总是打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小算盘”,不愿干见效慢、有风险的潜绩、实绩,见到难题矛盾绕道走,心思和工夫全部花在表面文章上。如果只是考察了工作表象就匆忙下结论,显然会被这部分干部迷惑和误导。要拉长考核周期,把功夫用在平时,既看显绩,也看潜绩,注重倾听经过历史的沉淀后的群众评价,识别发现那些不计较个人功名的“拓荒牛”式好干部。
(作者单位:银川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