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09-28 09:44 作者:孙志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第二批主题教育已经启动,各地要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确保取得实效”。第二批主题教育参加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倘若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类别“一刀切”“一锅煮”“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把握不住要点,导致成效“大打折扣”。只有加强分类指导,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十个手指有长短,党员干部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更需因类施教、结合实际。做好分类指导要下足绣花功夫,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更要勤于扑下身子、摸清下情,认真查看党员干部的计划安排、推进方法、学习形式。重点检视规定动作是否“走偏”、自选动作有无“散光”,杜绝走样子、走过场、搞“虚把式”,以表面功夫代替实际效果。要摆脱“样板限制”,提出更加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积极推介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单位和干部开展主题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不同领域的重点任务,量身定制任务清单、评估细则,确保主题教育学风实、过程实、效果实。

分类指导重在解决问题。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查摆的问题要制定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路线、责任到人,确保问题整改落实落地。对一时难以解决、需久久为功的问题,要制作靶标、瞄准紧盯、一抓到底;对长期存在、反复出现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要注重从制度上找“病因”,做好建章立制、完善机制工作,避免“旧病复发”,做到“药到病除”。通过对问题发现一个、跟进一个、解决一个,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