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第一批主题教育已经告一段落,要抓好继续整改和建章立制工作。“编筐织篓,重在收口。”做好整改落实,既是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临门一脚”,更是检验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试金石”,必须以严的作风、实的举措,确保交出主题教育高分答卷。
责任压得紧,问题才能改得实。从以往主题教育情况看,不少地方整改问题抓而不紧、改而不实,“不愿改”“不真改”“材料改”等现象时有发生。要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紧盯口号喊得“震天响”、整改起来“轻飘飘”“躲猫猫”等情况,对发现“纸面整改”“虚假整改”甚至“拒不整改”的及时启动问责程序。要强化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对作风不严、整改不实的坚决露头就打、见苗就掐,严肃追责问责,并责令“返工”,倒逼责任归位。
制度管根本、管长远。防止问题整改“脱实向虚”,完善制度机制是关键的一招。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查摆出的问题,能当下改的立行立改、逐项销号;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明确具体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分工,确保改到实处。要强化系统思维和大局观念,坚持边整改边完善、边实践边总结,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推动阶段性成效转化为制度性成果,避免问题反弹回潮,确保常态长效。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问题真改假改、态度是冷是热,群众感知最真切、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要坚持开门抓整改,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让群众当考官,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整改方案、整改进度等情况做好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判,虚心听取群众“异见”,真正以整改实效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作者单位:贵州省黎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