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如何,不只在方案好不好、台账细不细,更关键是在问题找得实不实、整改是否“下深水”,要看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过程。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然而现实中,谈成绩多、谈问题少,甚至避而不谈问题的现象依然存在。要切实转变思想,带头谈问题、真剖析,既让谈问题不再是“问题”,更使其成为检验成效的抓手。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让反映出来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给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抓好问题整改既是主题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关键少数”要发挥“关键作用”,主动认账担责、落细落小,防止只抓下级、不抓自身。要防止虎头蛇尾、久拖不决,或搞纸上整改、虚假整改,防止以简单问责基层干部代替整改责任落实,增加基层负担。要标本兼治,结合整改落实情况,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
主题教育有无实效,群众的眼睛最为雪亮。只有号准群众的脉、解开群众的结,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要树起让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的标尺,以群众意见为镜、以百姓心声为尺,多检视问题整改有没有改到“痛点”,是否与百姓心跳同频共振,是“挠痒痒”还是实打实,是否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要耳闻八方听民意、走亲连心问民需、脚踏实地连民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事状态,明确责任清单、时间节点和具体措施,坚决杜绝层层发包,坚决禁止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台账落实台账,将整改真正落实落地。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