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强调,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青年科技人才是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也是带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核心动力。要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让他们在合适岗位中大放异彩,让科技创新的“马达”释放出更大动力。
科技需要创新,越是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不被看好的创新尝试,越需要年轻人的敢拼和冲劲,也越需要周围环境提供长期、稳定、有效的支持。然而,有的地方却因个人现实需求和固化思维造成了人才流向结构性失调,出现科学研究“论资排辈”、职位提升“攀亲托熟”、福利待遇“层层剥削”等现象。这样“内耗”模式,不仅会让青年人才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和晋升压力,工作中瞻前顾后,不能真正将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还不利于调动人才队伍的整体积极性。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当下,不断攀登创新高峰,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想建设英才荟萃地,让其勇挑重担,就要主动向用人主体授权赋能,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减少干预,减轻束缚,增加空间,增强活力,为青年人才松绑减压,不断释放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破除“论资排辈”藩篱,推行柔性管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为更多青年人才骨干“保驾护航”。做足资金保障,定期拨付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对人才资助的稳定性和强度,扩大项目覆盖面,公平合理地分配成果奖励、项目分成、津贴补贴,让更多年轻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事业。要公平公正制定完善考核机制,着力对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推举激励,切实做到优选优用。要热心提供“店小二”服务,主动帮助青年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安置、住房购房等问题,定期组织健康体检、走访慰问等贴心服务,用实际行动拴住青年人才的心。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尽量避免落入“因错盖功、做多错多”泥沼,给他们有原则的试错权,帮助其卸下思想包袱,吃下定心丸,变“怕冒头”为“敢冒头”,真正为青年人才松绑解压,激励他们迎头赶上,实现其脱颖而出,担当作为。
(作者单位:云南省镇雄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