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称,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在调研内容和题材选择上,存在“专攻老问题、不碰新矛盾”情况。一名林业系统干部称,不少调研提纲千篇一律,问题毫无个性,调研结论大多聚焦在常识性问题上,而涉及一些调研部门能够直接解决的问题,如“造林空间不足而计划指标偏多”等,往往避而不谈。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怎么设计、怎么执行,直接关乎调研目标的顺利实现。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如果“专攻老问题、不碰新矛盾”,基层一定会投其所好,费尽心思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和“盆景调研点”,无论什么调研主题,走的都是同一条精心打造、包装的“经典调研路线”。翻阅的是“补充完善”的材料,听到的是“反复斟酌”的汇报,看到的是“精心布置”的场景,见到的是“严格挑选”的群众,结果“现场”成了“秀场”,调研成为“调演”。不用劳心费神,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调研任务,也便于交稿、交差,但成效却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要亲自摸清吃透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要吃别人嚼过的馍,我们又不是小孩子,还要人家喂?”基层工作中存在的老问题,有的可能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有的虽然暂时没有解决办法,但已经存在共识,等到时机成熟,解决也就水到渠成。调研搞形式主义,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会增加基层负担。
调研,就是为了听到真心话、发现真问题、找到真办法。在调查研究上多下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多碰“新矛盾”,身入心更至,各项工作才能更加接地气、解民忧、得民心。